时间: 2025-04-30 15:2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6:32
唯美主义(Aestheticism)是一种艺术和文学**,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美和审美价值,认为艺术应该独立于道德和实用目的之外。唯美主义者追求“为艺术而艺术”(l'art pour l'art)的理念,强调感官体验和美的纯粹性。
“唯美主义”一词源于希腊语的“aisthetikos”,意为“感知的”。19世纪中叶,随着艺术和文学界对形式美的重视,唯美主义逐渐成为一种明确的艺术理念。
唯美主义在19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尤为盛行,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工业化和物质主义的反叛,以及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唯美主义常让人联想到精致、优雅和超脱世俗的美,它激发人们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欣赏和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朋友,她对家居装饰有着极高的审美要求,每一个摆设都精心挑选,体现了她对唯美主义的追求。
在诗歌中,唯美主义可以表现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
晨曦微露,光影交织, 花瓣轻舞,唯美如诗。 风过林梢,音符飘逸, 世间万物,皆成画意。
唯美主义的视觉联想可能是细腻的油画、精致的瓷器,而听觉联想可能是悠扬的古典音乐,如肖邦的夜曲。
在不同文化中,唯美主义的表现形式各异,但核心理念相似,都是对美的极致追求。例如,日本的“侘寂”美学与唯美主义有相似之处,都强调自然和简约的美。
唯美主义是一种强调艺术独立性和审美价值的艺术理念,它在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唯美主义的学*,我更加欣赏生活中的美,并学会了用更细腻的眼光去观察和表达世界。
1.
【唯】
(形声。从口,隹(zhuī)声。本义:急声回答声) 同本义。
【引证】
《助字辨略》朱注-唯者,应之速而无疑也。 、 《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 、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
【组词】
唯阿、 唯俞、 唯唯、 唯诺
只有,只是。
【引证】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唯北狄野心。 、 吴均《与朱元思书》-唯余其一。 、 《吕氏春秋·慎行论》-唯巨石岿然。
【组词】
唯心(佛教语,谓一切诸法(指万事万物),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也称“唯识”、 唯谨
2.
【美】
(会意。金文字形,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本义:味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美,甘也。 、 《管子·五行》。注:“谓甘露醴泉之类也。”-然后天地之美生。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食必珍美。
【组词】
美酒;美甘甘、 美味、 美食
3.
【主】
件,桩。
【引证】
《儒林外史》-放着这样一主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回。
灌入 同: 注
【引证】
《荀子》-主量必平,似法。
4.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