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2:42: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42:04
词汇“全貌”字面意思指的是事物的完整面貌或整体情况。它强调了对事物整体的观察和理解,而不是局限于部分或细节。
“全貌”一词源于汉语,由“全”和“貌”两个字组成。“全”意为完整、全部,“貌”意为外观、面貌。在古代文献中,“全貌”常用于描述事物的完整外观,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对事物整体的全面理解。
在中华文化中,“全貌”强调了对事物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与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和“全面发展”的理念相契合。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管理等领域,强调全面性和系统性。
“全貌”一词给人以全面、完整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对事物深入、全面的了解。在思考和表达时,它鼓励人们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出发,避免片面和狭隘的看法。
在学*和工作中,我经常需要全面了解某个课题或项目的全貌,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其核心要点和关键问题。例如,在进行市场分析时,我会努力获取市场的全貌,以便做出更准确的预测和决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全貌”:
在这幅画中,全貌尽收眼底,
每一笔,每一色,都是心灵的映照。
从晨曦到黄昏,时间的全貌,
在画布上缓缓流淌,诉说着岁月的秘密。
结合图片,“全貌”可以让人联想到一幅宏伟的风景画,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全貌。在音乐中,它可以让人联想到一首交响乐,通过不同的乐器和旋律,展现了音乐的完整和丰富。
在英语中,“全貌”可以对应为“whole picture”或“overall view”。这些词汇在英语中也强调了对事物整体的观察和理解,但在表达上可能略有不同,更侧重于视觉上的整体印象。
通过对“全貌”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强调了对事物全面的认识,还鼓励我们从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对事物全貌的把握,以提升我的思维深度和表达的全面性。
1.
【全】
(一作仝。会意。篆文从入,从王(玉)。盖谓交纳的玉完整无缺。本义:纯色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全,完也。 、 《周礼·考工记·王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
2.
【貌】
(形声。从豹省,皃(mào)声。本作“皃”,从“人白”,象人面形。儿,古文“人”字。本义:面容,相貌,容貌)。
同本义(外在的仪表,生就的形象)。
【引证】
《说文》。按,面之神气曰颂,面之形状曰皃。-皃,颂仪也。 、 《国语·晋语》-夫皃情之华也。 、 《论语》。皇疏:“动容谓之皃。”-貌思恭。 、 唐·李朝威《柳毅传》-貌耸神溢。 、 《庄子·养生主》-人之貌有与也。 、 《庄子·德充符》-子产蹴然改容更貌。 、 明·魏禧《大铁椎传》-貌甚寝。
【组词】
貌团团、 貌侵、 貌妍、 貌寝、 貌状、 貌容、 貌色、 貌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