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19: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19:38
词汇“灾殃”的深入学*和分析:
“灾殃”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灾难、祸害或不幸的**。它通常用来描述自然灾害、人为灾难或不幸的遭遇,如洪水、地震、战争等带来的破坏和苦难。
“灾殃”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灾”指灾难,“殃”指祸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被更具体的词汇如“灾难”、“灾害”等替代。
在**文化中,“灾殃”常常与天灾人祸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敬畏和无奈。在传统观念中,灾殃有时被认为是天意或因果报应的体现。
“灾殃”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沉重和悲观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痛苦、损失和无助。它可能引发人们对生命脆弱性和社会责任的深思。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经历过或目睹过某种形式的灾殃,这个词可能会唤起强烈的情感记忆和反思。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降临,星辰黯淡,人间灾殃,何处是岸?”
在英语中,“disaster”或“calamity”可以对应“灾殃”,但每个词汇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细微差别。
“灾殃”这个词深刻地反映了人类面对自然和社会挑战时的无力感和对未来的忧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和情感色彩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
1.
【灾】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或体灾。-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火。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释名》-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左传·昭公九年》-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
【组词】
灾火、 灾燀
2.
【愆】
(形声。从心,衍声。本义:过错;罪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愆,过也。 、 《左传·哀公十六年》-失所为愆。 、 《诗·大雅·假乐》-不愆不忘。 、 《三国志·诸葛亮传》-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愆。
【组词】
愆锁、 愆戾、 愆尤、 愆忒、 愆罪、 愆殃、 愆负、 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