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4: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4:25
词汇“布唇枯舌”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定义。根据字面意思,“布唇”可能指的是嘴唇干燥或裂开,而“枯舌”则可能指的是舌头干燥或失去活力。这个词汇组合在一起,可能形容的是一种极度疲惫或口干舌燥的状态。
由于“布唇枯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只能根据字面意思进行解释: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很难找到其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情况。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这样的描述,可能是为了强调人物的疲惫、饥渴或病态。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以下例句是虚构的:
由于“布唇枯舌”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特定的文学或艺术作品中,这样的描述可能用来强调极端的环境或人物状态,但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见。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极端的疲惫、饥渴或病态,带来一种不适或同情的感觉。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如果在一个极端环境下,比如沙漠求生,可能会用到这样的描述。
在创作中,可以将“布唇枯舌”用于描述一个经历了长时间苦难或极端环境的人物,以增强故事的情感深度。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干燥的沙漠、裂开的嘴唇;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干涩的呼吸声或无力的说话声。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很难找到其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
“布唇枯舌”作为一个不常见的词汇组合,其使用范围有限,主要用于文学或艺术创作中,以描述极端的生理或心理状态。在日常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多样性。
1.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
2.
【唇】
(形声。从口,辰声。本义:嘴唇)。
同本义。
【引证】
《释名·释形体》-脣,缘也,口之缘也。 、 《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者。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焦口燥呼不得。
【组词】
唇吻、 唇红齿白、 唇不离腮、 唇齿之邦
3.
【枯】
(形声。从木,古声。本义:枯槁,草木干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枯,槁木也。 、 《礼记·月令》-草木蚤枯。 、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唐·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 、 《资治通鉴》-载燥荻枯柴。 、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菀枯顷刻。 、 宋·沈括《梦溪笔谈》-八月禾未枯。
【组词】
枯荣、 枯凋、 枯索、 枯梧、 枯鱼、 枯腊
4.
【舌】
(会意。从干,从口。本义:舌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舌,在口所以言也,别味也。从干,从口,会意。言犯口而出,食犯口而入也。 、 《易·说卦》-兑为口舌。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窍为舌。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组词】
舌举、 舌挢不下、 舌刺刺、 舌敞唇穿、 舌簧、 舌干唇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