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9:0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9:00:01
“洞悉其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深刻地了解或看穿某人的奸诈或不良用心。这个成语强调了对某人真实意图的透彻理解和识别。
在文学作品中,“洞悉其奸”常用于描述主角或叙述者对反派角色的深刻洞察,表明主角不仅看穿了对方的计谋,还可能采取措施应对。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于形容某人对朋友或同事的不良行为的敏锐察觉。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谈判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对对方策略的精准判断。
“洞悉其奸”源自古代汉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但其结构和意义在古代文献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但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对人的洞察力和判断力被高度重视。这个成语体现了对智慧和策略的赞赏,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诚信和正直的期待。
这个成语给人以智慧和警觉的联想,让人想到那些能够在复杂情境中保持清醒和明智的人。它也可能唤起对那些试图欺骗或操纵他人的负面情绪。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洞悉其奸”的情况,比如在商业谈判中识别对方的真实意图,这帮助我避免了潜在的风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星光洞悉其奸,揭露了隐藏的阴谋。”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侦探电影中主角透过窗户观察嫌疑人的场景。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紧张的背景音乐,暗示着即将揭露的真相。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ee through someone's deceit”或“uncover someone's treacher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意思相似。
“洞悉其奸”是一个富有深度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对人的深刻理解,也强调了在复杂环境中保持警觉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
甫出口,而上已洞悉其奸,斥逐不已。
1.
【洞】
(形声。从水,同声。本义:水流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洞,疾流也。
2.
【悉】
(会意。从心,从采。采(biàn),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悉,详尽也。 、 《尔雅》-悉,尽也。 、 《史记·平准书》。索隐:“尽也。”-占不悉。 、 《汉书·张释之传》-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 汉·贾谊《论积贮疏》-至孅至悉。 、 唐·李朝威《柳毅传》-词不悉心。
【组词】
纤悉、 详悉、 悉数
详尽地叙述。
【引证】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书不能悉意。
3.
【其】
期限。 同: 期
【引证】
《易·系辞下》-既辱且危,死其将至。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箕”本字。金文又加声符“丌”(jī),变成“其”。(jī)本义:簸箕。今字作“箕”。“其”假借为代词:他、他们、那等)。
4.
【奸】
(会意。从三女。本义:奸邪,虚伪狡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姦,私也。 、 《广雅》-姦,盗也。 、 《三苍》-在内曰姦,在外曰宄。 、 《国语·鲁语》-用轨之财者为姦。 、 《书·舜典》-寇贼姦宄。 、 《墨子·辞过》-是以其民饥寒并至,故为奸衺(xié同邪)。 、 《商君书·开塞》-故以刑治则民威,民威则无姦,无姦则民安其所乐。 、 《梦辞·惜贤》。注:“乱在内曰姦。”-荡渨湋之姦咎兮。 、 《左传·文公十八年》-盗器为姦。 、 《楚辞·招魂》。注:“恶也。”-多贼姦些。 、 张衡《西京赋》。注:“邪也。”-姦宄是防。 、 诸葛亮《出师表》-作奸犯科。 、 、 明·刘基《卖柑者言》-吏奸而不知禁。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奸人构陷。
【组词】
奸慝、 奸顽、 奸回、 奸智、 奸侠、 奸非、 奸利、 奸证、 奸钱、 奸事、 奸市、 奸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