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1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13:34
“沁入心脾”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某种感觉或影响深入到人的内心和脾脏,形容感受深刻、影响深远。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美好的事物给人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如美景、美食、音乐、艺术等。
“沁入心脾”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体现了汉语中对内心感受的深刻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成为描述深刻感受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人们重视内心的感受和体验,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文化倾向。它强调了外在事物对内在情感的影响,体现了人对和谐与美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满足。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触动心灵的美好时刻,如与家人共度的温馨时光、自然风光的宁静美丽等。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一次在海边散步的经历。那天的海风和海浪的声音让我感到沁入心脾,那种宁静和放松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海风轻拂,波涛低语, 沁入心脾的宁静, 在这无边的蓝色梦境中, 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结合图片,我可能会选择一幅宁静的海景图,海浪轻轻拍打着沙滩,天空湛蓝,阳光柔和。听觉上,可能会选择一段轻柔的海浪声,让人感到放松和愉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uch one's heart”或“move one to the core”,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深刻的影响和感受。
“沁入心脾”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深刻的情感体验。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更加理解了汉语中对内心感受的细腻描述,也增强了我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兰儿遂一吸告干,味清而甘,沁入心脾,顿觉精神倍增。
《慈禧太后演义》第二回:“兰儿遂一吸告干,味清而甘,~,顿觉精神倍增。”
1.
【沁】
(形声。从水,心声。本义:沁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沁水,出上党谷远羊头山,东南入河。
2.
【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个尖头器具,尖头器具容易进入。本义:进来,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入,内也。 、 《诗·唐风·山有枢》-他人入室。 、 《庄子·人间世》-就不欲入。 、 《左传·文公十六年》-有蛇自泉宫出,入于国。 、 《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
【组词】
入门问讳、 入对、 入览、 入迁、 入学、 入口、 入帘
3.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4.
【脾】
(形声。从月(肉);卑声。本义:脾脏。人和脊椎动物的内脏之一,是贮血和产淋巴与抗体的器官,有调节新陈代谢的作用。中医称“五脏”之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脾,土藏也。 、 《春秋元命苞》-脾者,谓之主。 、 《礼记·月令》-祭先脾。
【组词】
脾土、 脾析、 脾家、 脾和、 脾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