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3:0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07:34
名实相称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名称和实际相符合。它强调的是事物的名称(或表面描述)与其真实情况或本质相一致。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名不副实的情况,或者赞扬那些名副其实的事物。
在文学作品中,名实相称 可能用来评价人物、**或物品的真实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看法,比如评价一个人的职业与其能力是否匹配。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商业,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讨论合同、产品或服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名实相称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哲学和伦理思想,特别是在儒家思想中,强调言行一致和诚信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成为评价事物真实性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名实相称 体现了对真实性和诚信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期望他人言行一致,不夸大其词。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对“面子”和“里子”的区分,即外在形象和内在实质的关系。
名实相称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代表了诚实和真实。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值得信赖和尊重的人或事物。在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论点的可信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名实相称 来评价商品或服务。例如,购买电子产品时,我会寻找那些名实相称的品牌,以确保物有所值。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花开名实相称,
绿叶衬红,自然之美不言而喻。
名实相称 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果园里,果实累累,每一颗果实都饱满且色泽鲜艳,与树上的标签完全相符,展现出自然的和谐与真实。
在英语中,名实相称 可以对应为 "名副其实" (名副其实) 或 "what it says on the tin",后者是一个英国俚语,意思是产品的描述与实际完全一致。
名实相称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是一个评价标准,也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表达对事物的看法,并促进我在社会交往中的诚信和真实性。
1.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2.
【实】
(会意。从宀,从贯。宀,房屋。贯,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本义:财物粮食充足,富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實,富也。 、 《小尔雅》-实,满也,塞也。 、 《墨子经上》-实,荣也。 、 《素问·调经论》-有者为实,故凡中质充满皆曰实。 、 《孟子·梁惠王下》-而君之仓廪实,府库充。 、 汉·贾谊《论积贮疏》-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 、 《韩非子·亡征》-公家虚而大臣实。
【组词】
殷实;实核、 实谷
3.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4.
【称】
(称为“稱”的简化字) 测定物体轻重的器具,后作“秤”。
【引证】
《说文》-称,铨也。 、 《淮南子·时则》。注;“量器也。”-角斗称。
【组词】
过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