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5:09
词汇“名察”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由两个字“名”和“察”组合而成的。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结合这两个字,“名察”可以理解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或名声进行仔细的观察或审查。
由于“名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但可以推测,它是由“名”和“察”两个常用字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中表达对名称或名声的深入观察。
在**文化中,对名声和名誉的重视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名察”可能在强调对个人或事物名誉的深入了解和评价时使用。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涉及到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深入了解,可能会使用“名察”这个词来表达这种细致的观察和审查。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名察”用于描述对某个复杂**或人物的深入探索,增加文本的深度和复杂性。
由于“名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但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深入了解和评价。
通过对“名察”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它在特定语境中用于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深入观察和审查。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需要强调细致观察和深入了解的场合,它可以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的精确性和深度。
1.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2.
【察】
(形声。从宀(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察,复审也。 、 《楚辞·离骚》-览察草木。 、 贾谊《道术》-纤微皆审谓之察。 、 《吕氏春秋·本味》-察其所以然。 、 《史记·魏公子列传》-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 宋·苏轼《石钟山记》-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组词】
观察、 觉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