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16: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16:44
年例: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一年一度的惯例或*俗,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它可能指的是一年中某个特定时间举行的传统节日或庆典活动。
年例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年”和“例”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一年”和“惯例”。在古代文献中,年例一词并不常见,更多是在近现代文献中出现,特别是在描述农村生活和传统*俗时。
在**,年例通常与农村地区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相关联,它反映了农村社区的凝聚力和对传统的尊重。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年例活动可能面临消失的风险,但也有许多地方在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年例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温馨和怀旧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家庭团聚、传统美食和热闹的庆典场景。对于许多人来说,年例是连接过去和现在,传统和现代的桥梁。
在我的家乡,每年农历新年都会有一个特别的年例活动,全村人都会参与,包括舞龙、舞狮和各种传统游戏。这个活动不仅增进了村民之间的感情,也让我们这一代人有机会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年例:
春风又绿江南岸,
年例声中忆旧年。
锣鼓喧天人欢笑,
传统之花永不凋。
想象一下,一幅画面中,村民们穿着传统的服饰,在热闹的锣鼓声中庆祝年例。孩子们的笑声、鞭炮的爆炸声和传统乐器的旋律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庆典图景。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包括印度的节日如排灯节(Diwali)或西方的圣诞节,它们都是一年一度的重要庆典,承载着各自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
通过对年例这个词汇的学和分析,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传统俗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年例不仅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历史的见证。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传统词汇的使用,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2.
【例】
(形声。从人,列声。本义:比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礼记服问:上附下附,列也。公别比例之义。古只作列,此字后出。-例,比也。 、 元·刘壎《隐居通议·欧阳公》-举此以例其余。
【组词】
溯古例今;以此例比
类;列。
【引证】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
【组词】
不在此例;例及、 例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