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1:29
年兄:在中文里,“年兄”是一个古代的称谓,主要用于科举制度中同一年考中进士的考生之间互相称呼。这个词汇体现了当时社会对科举考试的重视以及考生之间的特殊关系。
文学: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可以看到“年兄”这一称谓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 口语:在现代口语中,“年兄”这一词汇已经很少使用,除非是在特定的历史或文化讨论中。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文学研究等专业领域,研究者可能会使用“年兄”这一词汇来讨论古代科举制度和文人之间的关系。
同义词:同年、同科、同榜 反义词:无直接反义词,但可以用“非同年”、“不同科”来表示非同一年考中进士的人。
“年兄”一词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随着科举制度的废除,这一词汇的使用也逐渐减少,但在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中仍可见其踪迹。
在**古代,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因此“年兄”这一称谓体现了当时社会对教育和考试的高度重视,以及考生之间的特殊社会关系。
“年兄”这一词汇带有一种古朴、典雅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交往和科举考试的严肃性。
在现代生活中,“年兄”这一词汇很少直接使用,但在学***古代文化或历史时,可能会遇到这一词汇,从而增加对古代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理解。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使用“年兄”这一词汇来增强作品的历史氛围和真实感。
结合古代文人画像或科举考试的场景图片,可以更好地理解“年兄”这一词汇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想象古代文人的对话中使用这一称谓的语境。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年兄”这一称谓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类似社会关系和称谓来加深理解。
“年兄”这一词汇虽然已经很少在现代语言中使用,但它是*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理解古代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学历史和文化时,了解这一词汇的使用和含义是非常有益的。
1.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2.
【兄】
(会意。据甲骨文,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小篆从口,从儿(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是“祝”的本字。本义:兄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兄,长也。 、 《尔雅》-男子先生为兄。 、 《诗·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
【组词】
乃兄、 令兄、 愚兄、 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