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5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51:32
崇拜:指对某人或某物极度尊敬和爱慕,以至于将其视为神圣或不可超越的存在。这种情感通常伴随着强烈的忠诚和模仿的欲望。
崇拜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用于描述对神灵的尊敬和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扩展到对人类英雄或杰出人物的尊敬和爱慕。
在许多文化中,崇拜是**和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拜,以及现代社会对名人和领袖的崇拜,都体现了崇拜在社会结构和文化中的重要性。
崇拜一词常常引发积极的情感反应,如敬畏、钦佩和向往。它也可能激发人们追求卓越和模仿榜样的动力。
在个人生活中,崇拜可能表现为对某位老师、艺术家或*员的特别尊敬和追随。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因为对某位音乐家的崇拜而学乐器。
在诗歌中,崇拜可以用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山川河流,皆是我心中的神祇, 我崇拜它们的壮丽,它们的永恒。
崇拜可能让人联想到宏伟的教堂、庄严的仪式或热烈的演唱会。视觉上,可能是烛光、圣像或明星的海报;听觉上,可能是**音乐或粉丝的欢呼声。
在不同文化中,崇拜的表现形式和对象各异。例如,印度教中的神像崇拜,与西方文化中对圣人的崇拜,虽然形式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超自然或杰出人物的尊敬和爱慕。
崇拜是一个多层次的词汇,它不仅涉及情感和心理层面,还与文化和社会结构紧密相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崇拜这一概念,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人类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复杂性。
1.
【崇】
(形声。从山,宗声。本义:山大而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嵩、作崧。-崇,嵬高也。 、 《国语·周语》。注:“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融降于崇山。
【组词】
崇亘、 崇崖、 崇阿、 崇山、 崇崇
2.
【拜】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同本义。
【引证】
《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拜手,稽手。 、 《礼记·郊特性》-拜,服也。 、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