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7:34
词汇“旅摈”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汉语词汇,经过查询,没有找到确切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记录。因此,我将基于“旅”和“摈”两个字的含义进行分析和推测。
结合这两个字,“旅摈”可能指的是在旅行中排斥或抛弃某人或某物。
由于“旅摈”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旅行中的孤立或排斥情节。在口语中,可能不会使用这个词汇。
由于“旅摈”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由于“旅摈”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某些文化中,旅行可能被视为一种寻找自我或逃避现实的方式,而“旅摈”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被用来描述一种极端的孤立状态。
“旅摈”可能引发一种孤独和被遗弃的情感反应,联想可能包括荒凉的风景、孤独的旅行者等。
由于“旅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
在创作中,可以将“旅摈”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词汇,用来描绘主角在旅行中的心理状态,如:
由于“旅摈”不是一个标准词汇,跨文化比较不适用。
“旅摈”作为一个推测性的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词汇的背景和可能的含义有助于丰富语言的表达能力。然而,由于其不常见,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谨慎使用。
1.
【旅】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引证】
《说文》-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 庾信《哀江南赋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 、 《孙子·谋攻》-全旅为上。
2.
【摈】
排斥;弃绝。
【引证】
《玉篇》-摈,相排斥也。 、 《淮南子·说林训》-贤者摈于朝。 、 《战国策·赵策》-六国从亲以摈秦。 、 恽代英《狱中诗》-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组词】
摈兑、 摈落、 摈压
导引宾客。 同: 傧
【引证】
《仪礼·有司彻》-宗人摈。 、 《论语·乡党》-君召使摈,色勃如也。 、 《周礼·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 、 《周礼·小行人》-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