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6: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6:31
土房 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用土坯或土砖建造的房屋。这种建筑材料通常由泥土、稻草和其他粘合材料混合制成,然后在阳光下晒干或用火烤干。土房在历史上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尤其是在缺乏木材或其他建筑材料的地区。
土房 的词源直接来源于其建筑材料和结构特征。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土房逐渐被更耐用和美观的建筑材料所取代,但在某些地区,土房仍然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建筑形式。
在许多发展**家,土房是贫困社区的标志。然而,土房也有其独特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如在摩洛哥的“泥城”(Aït Benhaddou)等地,土房被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土房 可能让人联想到简朴、自然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它也可能唤起对过去时光的怀旧情感,或是对贫困和不平等的反思。
在我的家乡,老一辈人常常讲述他们年轻时住在土房里的故事,那些故事充满了对简单生活的怀念和对家族历史的传承。
在诗歌中,土房可以被描绘为时间的见证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土房静立在山脚下, 岁月在墙上刻下痕迹。 风吹过,尘土飞扬, 却掩不住那深深的乡愁。
想象一座土房,可能会联想到黄土高原的景象,或是风吹过土墙时沙沙的声音。这种联想可以通过摄影作品或自然声音的录音来进一步强化。
在不同文化中,土房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建造方式。例如,在**的黄土高原,土房被称为“窑洞”,而在非洲的一些地区,土房则可能使用当地的粘土和草料建造。
土房 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历史,也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丰富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状态。
1.
【土】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引证】
《说文》-土,地之吐生物者也。 、 《易·彖传》-百谷草木丽乎土。 、 《书·禹贡》-禹敷土。 、 《周礼·大司徒》-辨十有二土之名物。 、 《孟子·离娄》-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 《列子·汤问》-焉置土石。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不若燔土。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土膏微润。
2.
【房】
(形声。从户,方声。上古边室皆用单扇门(即“户”),庙门大门才用双扇门,故“房”从“户”。本义:正室左右的住室)。
古代堂中间叫正室,两旁的叫房。
【引证】
《说文》-房,室在傍者也。 、 《六书故》。段曰:“凡堂之内,中为正室,左右为房,所谓东房、西房也”。桂馥曰:“古者宫室之制,前堂后室。前堂之两头有夹室,后室之两旁有东西房。”-房,室旁夹室也。 、 《仪礼·乡食礼》-记宰夫宴出自东房。 、 《书·顾命》-在东房。 、 《左传·宣公十七年》-郤子登,妇人笑于房。
【组词】
厢房、 房植、 房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