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9:08
词汇“[承摈]”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汇可能是一个笔误或者是特定领域的术语,但在通用汉语中并无确切定义。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情况进行分析,假设“承摈”是一个组合词,由“承”和“摈”两个字组成。
结合来看,“承摈”可能指的是在接受或继承的同时进行排斥或弃绝,即在接受某些事物的同时拒绝或排除其他事物。
由于“承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在特定文学作品或专业领域中出现,例如在描述某种文化或传统的继承与排斥过程中。
由于“承摈”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某些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承摈”可能被用来描述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对某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的部分进行排斥。
这个词汇可能给人带来一种矛盾和冲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涉及到在接受美好事物的同时,必须排斥不合适或过时的部分。
由于“承摈”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较少。
在创作中,可以将“承摈”用于描述一个人或集体在继承历史遗产的同时,如何创新和改革。
由于词汇的特殊性,视觉和听觉联想可能涉及到历史与现代的对比,或者是传统与创新的冲突。
由于“承摈”不是一个通用词汇,跨文化比较不适用。
“承摈”作为一个假设的词汇,展示了语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然而,由于其不常见,实际应用中需谨慎。
1.
【承】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跽跪着的人,下面象两只手。合起来表示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组词】
承印、 承萼、 承盘
继承。
【引证】
《楚辞·招魂》。注:“续也。”-朱明未承夜兮。 、 《仪礼·少牢礼》。注:“犹传也。”-承致多福无疆于女孝孙。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组词】
承袭、 承家、 承授
2.
【摈】
排斥;弃绝。
【引证】
《玉篇》-摈,相排斥也。 、 《淮南子·说林训》-贤者摈于朝。 、 《战国策·赵策》-六国从亲以摈秦。 、 恽代英《狱中诗》-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
【组词】
摈兑、 摈落、 摈压
导引宾客。 同: 傧
【引证】
《仪礼·有司彻》-宗人摈。 、 《论语·乡党》-君召使摈,色勃如也。 、 《周礼·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 、 《周礼·小行人》-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