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0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03:48
掣襟露肘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拉起衣襟时露出了胳膊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处境窘迫,经济困难,无法满足基本需求。它强调的是一种捉襟见肘、顾此失彼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掣襟露肘 常用来描绘人物的贫困或困境,增强故事情节的紧张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手头紧,经济上不宽裕。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它可能用来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不佳,资源分配不均。
同义词:捉襟见肘、囊中羞涩、手头拮据 反义词:财大气粗、腰缠万贯、富甲一方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经济状况时各有侧重,但掣襟露肘 更强调的是一种持续的、无法缓解的困境。
掣襟露肘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衣不蔽体,食不充口,掣襟露肘。”原意是指衣不蔽体,后来引申为形容生活贫困,无法维持基本生活。
在传统文化中,掣襟露肘** 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是社会不公和经济困难的象征。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批评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和经济政策的不完善。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无奈和悲哀的感觉,让人联想到贫困和困苦的生活。它提醒人们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激发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朋友因为经济困难而掣襟露肘的情况,这让我更加珍惜现有的资源,并意识到帮助他人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掣襟露肘的日子,我们携手走过,希望的灯火永不熄灭。”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衣衫褴褛的人,在寒风中拉紧衣襟,露出冻红的胳膊肘。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到心酸和同情。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ulling oneself together",但这个短语更多指的是振作精神,而不是经济困境。
掣襟露肘 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经济问题,提醒我们关注和改善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有力的工具,能够传达复杂的情感和社会意义。
边长兵寡,掣襟露肘。
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举,百务齐作的时候,去了这四十两银,弄得手里~。
1.
【掣】
(形声。从手,制声。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
【引证】
《经典释文》-掣,拽也。 、 《易·睽》-见舆曳,其牛掣。 、 袁宏道《雪夜感怀同黄道元作》-流火掣空飞。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组词】
掣后腿;掣手;掣脱、 掣撰
2.
【襟】
(形声。从衣,禁声。本义:古代指衣的交领)。
同本义。后指衣的前幅。
【引证】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泣下沾襟。
【组词】
襟袂、 襟带、 襟卫、 襟子、 襟儿
3. 【露】
4.
【肘】
(会意。从肉从寸,寸,腕下“寸口”部位。点明肘所在的范围。本义:上下臂相接处可以弯曲的部位)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肘,臂节也。
肘者,肱与臂相接处。
【引证】
《礼记·深衣》。注:“肘或为腕。”-反诎之,及肘。 、 《庄子·至乐》-俄而柳生其左肘。 、 《左传》-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
【组词】
肘膊、 肘弯、 肘翼、 肘臂、 肘腕、 肘行、 肘行膝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