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5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57:02
词汇“掣笔郎”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文学或特定的文化背景。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掣笔郎”字面意思是指拿着笔的人,特指文人或书法家。在古代,这个词可能指的是那些擅长书法或文学创作的文人。
“掣笔郎”可能源自古代对文人的尊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特定的文化或文学语境中仍然保留其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文人被赋予了高尚的地位,“掣笔郎”可能反映了社会对文人的尊重和崇敬。
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风雅和才华,给人一种文化底蕴深厚的感觉。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在一个强调文化传统的环境中,提及“掣笔郎”可能会引起共鸣,增强文化认同感。
在创作一首诗或故事时,可以使用“掣笔郎”来描绘一个古代文人的形象,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文化氛围。
结合古代文人的画像或书法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掣笔郎”的视觉形象。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古代文人的吟诗声或书法时的笔触声。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比较类似的文化角色,如西方的诗人或艺术家。
“掣笔郎”是一个充满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代表了古代文人的形象和文化价值。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1.
【掣】
(形声。从手,制声。本义:牵引,拉)。
同本义。
【引证】
《经典释文》-掣,拽也。 、 《易·睽》-见舆曳,其牛掣。 、 袁宏道《雪夜感怀同黄道元作》-流火掣空飞。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组词】
掣后腿;掣手;掣脱、 掣撰
2.
【笔】
(会意。从竹,从聿。“聿”(yù),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此秦制字。秦以竹为之,加竹。-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 、 《礼记·曲礼》-史载笔,士载言。 、 清·林觉民《与妻书》-不能竟书而搁笔。
【组词】
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 笔帕之敬、 笔楮难穷
3.
【郎】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古地名。春秋鲁邑。
【引证】
《说文》。按,鲁有二郎。-郎,鲁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