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2:06
“听鼓”字面意思是指聆听鼓声。在汉语中,这个词组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专注地听鼓的声音,可能是在音乐表演、**仪式、军事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中。
“听鼓”这个词组在汉语中历史悠久,源自古代对鼓声的重视。在古代,鼓声常用于军事指挥、仪式和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指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组的意义和用法也逐渐丰富和多样化。
在**文化中,鼓声常与喜庆和动员有关,如春节的鼓声象征着新年的到来和新的开始。在军事文化中,鼓声则是战斗的号角,激励士兵奋勇作战。
“听鼓”可能让人联想到节奏感、力量和团结。在个人情感上,它可能带来激动、平静或振奋的感觉,取决于鼓声的性质和听者的情绪状态。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曾在音乐会或节日庆典中体验过听鼓的乐趣,感受到鼓声带来的活力和社区的凝聚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我听鼓,心随节奏跳动,城市的脉搏在耳边回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鼓声中跳舞的场景,鼓声的节奏和力度通过视觉元素如鼓手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
在不同文化中,鼓声的象征意义和使用场合各异。例如,非洲的鼓乐与社区沟通和庆祝活动紧密相关,而日本的太鼓则常用于祭祀和表演艺术。
“听鼓”这个词组不仅描述了一个简单的动作,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些深层含义有助于更准确和生动地使用词汇,丰富语言的表达力。
1.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听,聆也。 、 《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行人驻足听。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 、 《资治通鉴·唐纪》-夜阑卧听风吹雨。 、 、 宋·辛弃疾《西江月》-听取蛙声一片。
【组词】
听知、 听受、 听言、 听真、 听直
2.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