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9:50
“不学无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学就没有知识”。这个成语强调了学和知识的重要性,指出如果不通过学*,一个人就无法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见识。
在文学作品中,“不学无识”常用来批评那些自以为是、不愿学的人。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无知或缺乏教育。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强调持续学的重要性,尤其是在知识更新迅速的领域。
同义词“无知”和“愚昧”强调缺乏知识和理解,而“不学无识”更侧重于强调因不学而导致的无知。反义词则强调了知识和学的积极成果。
“不学无识”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教育观念,强调学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用于教育领域,也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文化中,学和教育一直被视为提升个人和社会地位的关键。因此,“不学无识”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警示作用。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警示和反思。它提醒我持续学*的重要性,并激励我在知识和技能上不断进步。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遇到过一些自认为已经足够了解某一领域,但实际上知识陈旧的人。这让我深刻理解到“不学无识”的含义,并激励我保持学*的态度。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不学无识,智慧之花焉能绽放?”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空白的书页,象征着未被知识填充的空白。听觉上,可能是图书馆的安静,提醒人们学*的宁静和重要性。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gnorance is bliss”(无知是福),但这与“不学无识”的含义相反,强调的是无知的乐观态度,而不是无知的不利影响。
“不学无识”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学和知识的重要性。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提醒,让我始终保持学*的态度,不断充实自己。
大理少卿朱斐对上,指大理寺为诏狱。公论‘斐不自知职业何事,不学无识’,竟罢斐。
世皇《下江南檄》枚举贾似道无君之罪,宋国臣民其不诚服者与。其文曰:‘……~,舞术弄权。’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学】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同本义。
【引证】
《广雅》-学,识也。 、 《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 、 《礼记·文王世子》-念终始典于学。 、 《尚书大传》-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 、 《庄子·庚桑楚》-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 、 《后汉书·列女传》-远寻师学。 、 《论语》-学而时习之。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也。
【组词】
学书、 学学乖、 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 学古
3.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4.
【识】
旗帜 同: 帜
【引证】
《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引证】
《岭外代答》-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