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31: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31:32
词汇“墐灶”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农村中的一种灶台。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墐灶”进行深入分析:
“墐灶”的字面意思是使用泥土或砖石建造的灶台。在古代农村,人们常用泥土和砖石搭建灶台,用于烹饪和取暖。
“墐”字古义为用泥土涂抹,“灶”即灶台。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墐灶”逐渐被更先进的灶具所替代,使用频率降低。
在*传统文化中,“墐灶”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简朴。在一些传统节日或仪式中,仍有使用墐灶的俗。
“墐灶”让人联想到乡村的宁静、家庭的温馨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带有一种怀旧和亲切的情感。
在现代生活中,“墐灶”更多出现在文化活动或历史教育中,用于传承和展示传统文化。
在诗歌中,“墐灶”可以用来描绘乡村的宁静和岁月的静好,如:“墐灶炊烟起,岁月静好时。”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灶台也有不同的名称和形式,如印度的柴火灶等。
“墐灶”作为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较少,但在传承和展示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和了解“墐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生活和文化。
1.
【墐】
用泥涂塞。
【引证】
《说文》-墐,涂也。从土,堇声。 、 《礼记·月令》-皆墐其户。 、 《诗·幽风·七月》-塞向墐户。
【组词】
墐涂、 墐户、 墐灶
掩埋。 同: 殣
【引证】
《诗·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2.
【灶】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灶,炊穴也。 、 《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 《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 《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组词】
灶床脚、 锅灶;行军灶;灶妄、 灶下养、 灶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