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3:36
慈厚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慈”和“厚”。其中,“慈”通常指仁慈、和善、富有同情心的品质;“厚”则指深厚、稳重、宽容的态度。结合起来,“慈厚”形容一个人性格温和、待人宽厚、有同情心和爱心。
“慈厚”一词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根基。在古代文献中,如《论语》、《孟子》等,都有对“慈”和“厚”的论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慈厚”这一词汇,用以形容人的性格和行为。
在**文化中,“慈厚”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仁爱和宽厚待人。这种价值观在社会交往中被广泛推崇,尤其是在家庭和教育中。
“慈厚”一词给人以温暖、安全、信任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和蔼可亲的长辈、无私的朋友和充满爱心的社会环境。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以慈厚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我们如何做人。这种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慈厚”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慈厚”:
春风拂面慈厚心,
细雨润物无声息。
人间温情如斯美,
愿将此爱传千里。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老人坐在摇椅上,微笑着给孩子们讲故事,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温暖而慈祥。这样的场景让人联想到“慈厚”的意境。
在英语中,“慈厚”可以对应为“kind and generous”或“benevolent”。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是相似的。
通过对“慈厚”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性格特质,更是一种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运用和传承这种美德。
1.
【慈】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慈,爱也。 、 《庄子·盗跖》-尧不慈舜不孝。 、 《韩非子·内储说上》-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 《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一曰慈幼。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慈和遍服曰顺。 、 《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其次为慈母。 、 《管子·形势解》-慈者,父母之高行也。 、 《贾子道术》-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 、 《颜氏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组词】
慈幼、 慈亲、 慈泪
2.
【厚】
(会意。从厂(hǎn),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正月》-谓地盖厚。 、 《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 《左传·隐公元年》-厚将崩。 、 《素问·王常政大论》-见于厚土。
【组词】
厚土、 厚地、 厚坤、 厚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