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2:56
慈仁:这个词汇由两个汉字组成,“慈”意味着仁慈、和善、富有同情心,而“仁”则代表仁爱、人道、关怀他人。结合起来,“慈仁”描述的是一种深切的同情心和对他人的关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在文学作品中,“慈仁”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行为,如描述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无私爱护。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交流中,它传达了一种深刻的情感和道德评价。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伦理学,“慈仁”可能被用来讨论同情心和利他主义的概念。
同义词:仁慈、慈悲、和善、慈爱 反义词:残忍、冷酷、无情、苛刻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侧重点的不同。例如,“仁慈”更侧重于内心的善良,而“慈爱”则强调对特定对象的爱护。
“慈”和“仁”这两个字在**古代文献中都有悠久的历史。它们的结合使用,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人际关系的理想化描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关爱。
在**文化中,“慈仁”与儒家伦理紧密相关,是评价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常被用来倡导社会和谐与人文关怀。
“慈仁”这个词给我带来温暖和安慰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家庭中的爱、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以慈仁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这种关怀和支持对我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慈仁”:
在春风的慈仁中,
花朵绽放,心灵温暖。
视觉上,“慈仁”可能让我联想到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和慈祥的笑容。听觉上,它可能与柔和的音乐或温柔的话语相关联。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ompassion”和“kindness”,它们在概念上与“慈仁”相近,但在语境和使用上可能有所不同。
“慈仁”这个词在我对道德和人际关系的理解中占有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追求。通过学*和使用“慈仁”,我更加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同情和关爱的重要性。
1.
【慈】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慈,爱也。 、 《庄子·盗跖》-尧不慈舜不孝。 、 《韩非子·内储说上》-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 《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一曰慈幼。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慈和遍服曰顺。 、 《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其次为慈母。 、 《管子·形势解》-慈者,父母之高行也。 、 《贾子道术》-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 、 《颜氏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组词】
慈幼、 慈亲、 慈泪
2.
【仁】
(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亲爱)。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
【引证】
《说文》-仁,亲也。 、 《春初·元命苞》-仁者,情志好生爱人,故立字二人为仁。 、 《礼记·经解》-上下相亲谓之仁。 、 《礼记·儒行》-温良者,仁之本也。 、 《韩非子·解老》-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 、 《礼记·丧服四制》-仁者,可以观其爱焉。 、 《诗·郑风·叔于田》-岂无居人?不如叔也,洵美且仁。
【组词】
仁人、 仁术、 仁宇、 仁瑞、 仁朴、 仁笃、 仁诲、 仁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