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55: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55:18
备悉:这个词由两个汉字组成,“备”意为准备、完备,“悉”意为知道、了解。合起来,“备悉”指的是完全了解或详细知道某事。
“备悉”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备”字古已有之,意为完备、准备;“悉”字则有知晓、了解之意。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备悉”的例子,表示对某事的全面了解。
在**传统文化中,“备悉”强调的是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深入理解,这在儒家文化中尤为重要,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细节的关注。
使用“备悉”这个词时,常给人一种严谨、专业的感觉,它传递出一种对事物深入探究的态度,让人联想到勤奋学*和细致工作。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需要在正式场合表达对某事的全面了解,使用“备悉”可以显得更加专业和有说服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独酌,备悉星辰之秘,心随宇宙而宽。”
视觉上,“备悉”可能让人联想到图书馆中沉思的学者,或是深夜里独自研究的身影。听觉上,可能是翻阅书籍的沙沙声,或是深夜里思考的沉默。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well-informed”或“thoroughly knowledgeabl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对信息的全面掌握。
“备悉”是一个强调全面了解和深入掌握的词汇,适用于需要表达专业性和深度的场合。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当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严谨性和说服力。
1.
【备】
(形声。从人,備(bèi)声。本义:谨慎、警惕)。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小辨》-事戒不虞曰知备。 、 《墨子·七患》-备者,国之重也。 、 《国语·周语》-且夫备有未至而设之。 、 《汉书·史丹传》-貌若傥荡不备,然心甚谨密。
【组词】
傥荡不备
2.
【悉】
(会意。从心,从采。采(biàn),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悉,详尽也。 、 《尔雅》-悉,尽也。 、 《史记·平准书》。索隐:“尽也。”-占不悉。 、 《汉书·张释之传》-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 汉·贾谊《论积贮疏》-至孅至悉。 、 唐·李朝威《柳毅传》-词不悉心。
【组词】
纤悉、 详悉、 悉数
详尽地叙述。
【引证】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书不能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