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07: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07:39
词汇“沾沐”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沾”和“沐”。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分析。
“沾沐”字面意思是指受到恩泽或好处,如同被水沾湿或沐浴其中。它通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受到某种积极的影响或恩惠。
“沾”字古汉语中意为沾湿、沾染,“沐”字意为沐浴、洗涤。两个字组合起来,形成了“沾沐”这个词汇,强调受到正面影响的意味。
在**传统文化中,“沾沐”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恩泽”、“仁爱”等概念相联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正面互动和影响。
“沾沐”给人一种温暖、积极的感觉,联想到阳光、雨露等自然界的恩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帮助。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描述自己受到他人帮助或启发时使用“沾沐”,如“我在老师的指导下沾沐了许多宝贵的知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沾沐万物生,花开满园香四溢。”
在英语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bask in”或“benefit from”等短语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沾沐”是一个富有文学性和积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受到正面影响的状态,还蕴含了感恩和传承的意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适当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沾】
古水名。
【引证】
《说文》-沾,沾水,出上党壶关东入淇。从水,占声。
淇水支流。源出山西省壶关县南赵掌尖老山南麓,东流入河南省,至鹤壁市西注入淇水。今上流建有弓上水库。
2.
【沐】
(形声。从水,木声。本义:洗头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沐,濯发也。 、 《诗·小雅·采绿》-予发曲局,薄言归沫。 、 《周礼·宫人》-共王之沐浴。 、 《左传》-沐则心覆。 、 《公羊传·隐公八年》-诸侯皆有汤沐之邑也。 、 《礼记·檀弓》-夫子助之沫椁。 、 《论衡·讥日》-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实等也。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组词】
沐发、 沐澡、 沐濯、 沐芳、 沐巾、 沐盆、 栉风沐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