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7:0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7:01:42
“玉石同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美玉和石头一同被烧毁。基本含义是指好的和坏的、珍贵的和普通的都遭受同样的命运,强调不分贵贱、平等对待。
在文学作品中,“玉石同焚”常用来形容在灾难或战争中,无论贵贱都难以幸免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比喻在某种情况下,不同的人或事物都受到相同的影响或待遇。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平等或不平等的社会现象。
同义词:
反义词:
“玉石同焚”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玉石俱焚,火不独灭。”后来逐渐被广泛使用,成为描述平等或不平等现象的常用语。
在传统文化中,玉象征着高贵和纯洁,石头则代表普通和朴素。因此,“玉石同焚”反映了人对于平等观念的重视,尤其是在面对灾难或不公时,强调不分贵贱的共同命运。
这个成语给人以悲壮和无奈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在不可抗力面前,人类的无助和命运的共同性。它提醒人们,在某些情况下,社会地位和财富并不能提供绝对的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一个社区火灾中看到,无论是豪华别墅还是普通住宅,都遭受了损失,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玉石同焚”的现实意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那场无情的大火中,玉石同焚,爱与恨,生与死,都化作灰烬。”
想象一幅画面:一片燃烧的废墟中,玉器和石头混杂在一起,火焰吞噬一切。音乐上,可以选择一首悲壮的交响乐,如柴可夫斯基的《悲怆》,来增强这种共同毁灭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ll are equal in the face of death”或“no one is spared”,强调在死亡或灾难面前,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玉石同焚”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平等观念,提醒我们在面对共同挑战时,不应区分贵贱。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理解和传达在灾难或不公面前,人类共同的命运和情感。
火焱昆冈,玉石俱焚。
时运艰难,宗社危殆,昆岗已燎,~。
1.
【玉】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根绳子,串着一些玉石。“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 、 《礼记·曲记》。疏:“玉谓佩也。”-君无故玉不去身。 、 《虞书》。郑注:“执之曰瑞,陈列曰玉。”-五玉。 、 《周礼·王府》-王齐则共食玉。 、 《书·洪范》-惟辟玉食。 、 《左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组词】
玉情儿、 玉墀、 玉阙、 玉虚、 玉树、 玉砚、 玉雕、 玉栏
2.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
3. 【同】 ——见“胡同”hútòng。
4.
【焚】
(会意。从火,从林。甲骨文字形,象火烧丛木。古人田猎,为了把野兽从树林里赶出来,就采用焚林的办法。本义:烧山)。
用火烧山林宿草。
【引证】
《说文》-焚,烧田也。 、 《公羊传·桓公七年》。传:“焚之者何,樵之也;樵之者何,以火攻也。”-焚咸丘。 、 《韩非子·难一》-焚林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