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5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57:34
词汇“梏桎”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梏”和“桎”。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梏桎”进行深入分析。
“梏”和“桎”在古代汉语中都指代刑具,用于束缚犯人的手脚。具体来说,“梏”是指手铐,用来束缚双手;“桎”是指脚镣,用来束缚双脚。因此,“梏桎”合起来泛指束缚、限制人身自由的刑具。
“梏”和“桎”都源自古代汉语,最早见于《周礼》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的意义逐渐扩展,从具体的刑具演变为比喻意义上的束缚和限制。
在**传统文化中,“梏桎”常被用来象征压迫和束缚,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由的限制和对人权的忽视。
“梏桎”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联想到被束缚、无法自由行动的情景,引发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在一篇关于历史文化的文章中读到“梏桎”这个词,它让我深刻理解了古代社会的严酷和对自由的珍视。
在诗歌中,可以将“梏桎”融入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挣脱梏桎的束缚,
追寻心灵的自由,
在广阔的天地间,
我愿做一只自由的鸟。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用“shackles”或“chains”来表达类似的束缚概念。
通过对“梏桎”的深入分析,我更加理解了这个词汇的多重含义和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广度。
1.
【梏】
(形声。从木,告声。本义:木手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梏,手械也。 、 《吕氏春秋·仲春》-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 、 《易·蒙》疏-在足曰桎,在手曰梏。 、 《汉书·范滂传》-甫愍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 、 《周礼·秋官·掌囚》-凡囚者,上罪梏拲(两手关械)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
【组词】
梏桎、 梏掠、 梏拲
2.
【桎】
(形声。从木,至声。本义:古代拘系罪人的木制脚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在手曰梏。-桎,足械也。 、 《易·说卦》。注:“手足各一木也。”-九家坎为桎梏。 、 《易·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 《周礼·秋官·掌囚》。郑玄注:“在手曰梏,在足曰桎。”-中罪桎梏。 、 《吕氏春秋·仲春》-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
【组词】
桎拲
给脚带上刑具。
【引证】
《山海经·海内北经》-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