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3:09
词汇“梏亡”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文或特定的文学作品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梏亡”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梏亡”的字面意思是束缚和灭亡。其中,“梏”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木制刑具,用来束缚犯人的手脚,引申为束缚、限制;“亡”则指死亡、灭亡。因此,“梏亡”整体上指的是因束缚而导致的灭亡或失败。
在文学作品中,“梏亡”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因受到某种限制或束缚而走向衰败或灭亡。例如,在描述一个国家或民族因内部腐败或外部压迫而走向衰亡时,可以使用“梏亡”这个词。
“梏”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古代的刑具,后来引申为束缚、限制。“亡”字则是一个古老的汉字,表示死亡、灭亡。两者结合形成的“梏亡”一词,主要在古文中使用,现代汉语中较少见。
在**传统文化中,“梏亡”常用来警示人们要警惕内部的腐败和外部的压迫,强调内部治理和外部防御的重要性。在历史文献中,这个词常用来描述那些因内部问题而走向衰亡的朝代或国家。
“梏亡”这个词给人一种沉重和悲哀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因束缚和限制而无法发展或走向灭亡的事物。在使用这个词时,往往会带有一种无奈和悲愤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梏亡”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政治或社会问题时,可以用它来强调某些事物因受到限制而无法发展或走向衰败的情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历史的河流中,多少文明梏亡,只留下残垣断壁,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在视觉上,“梏亡”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刑具、破败的城墙或荒废的遗址。在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沉重的钟声或悲凉的风声。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梏亡”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bound to perish”或“doomed to fail”。
“梏亡”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蕴含的深刻意义使其在特定的语境中非常有用。了解和掌握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某些复杂的历史或社会现象,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深度。
1.
【梏】
(形声。从木,告声。本义:木手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梏,手械也。 、 《吕氏春秋·仲春》-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 、 《易·蒙》疏-在足曰桎,在手曰梏。 、 《汉书·范滂传》-甫愍然为之改容,乃得并解桎梏。 、 《周礼·秋官·掌囚》-凡囚者,上罪梏拲(两手关械)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
【组词】
梏桎、 梏掠、 梏拲
2.
【亡】
古同“无”。
没有。 同: 无
【引证】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亡以应。 、 《诗·唐风·葛生》-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 《仪礼·士丧礼》-亡则以缁,长半幅。 、 《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孟子·尽心上》-人莫大焉亡亲戚君臣上下。 、 《汉书·李广苏建传》-自苦亡人之地。 、 、 《后汉书·列女传》-君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