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1 16:59: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6:59:07
词汇“[桎辖之桎]”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组合。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桎”字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脚镣,用来束缚犯人的脚。而“辖”字则有管理、控制的意思。因此,“桎辖之桎”可以理解为一种用来严格控制或束缚的脚镣,比喻对人的严格限制或束缚。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生僻,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很少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用来形容对人的严格控制或束缚,尤其是在法律或刑罚相关的语境中。
“桎”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脚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束缚”、“限制”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古代**,刑罚制度较为严苛,脚镣是常见的刑具之一。因此,“桎辖之桎”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犯人的严格控制和惩罚。
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沉重、压抑的感觉,联想到被严格限制和束缚的情景,可能会引起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压迫的反感。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生僻,个人在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桎辖之桎”用于描述某种极端的束缚或控制情景,例如在诗歌中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在桎辖之桎的阴影下,
我渴望飞翔的翅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古代犯人被脚镣束缚的画面,给人一种沉重和压抑的感觉。在音乐中,可能会联想到低沉、缓慢的旋律,表达束缚和压抑的情绪。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例如英语中的“shackles”(镣铐)和“constraints”(约束)。
“桎辖之桎”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的严格控制和束缚。通过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语言的演变,同时也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对自由和权利的重视。
氏,当作桎鎋之桎,毗辅也,言尹氏作大师之官,为周之桎鎋。
1.
【桎】
(形声。从木,至声。本义:古代拘系罪人的木制脚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在手曰梏。-桎,足械也。 、 《易·说卦》。注:“手足各一木也。”-九家坎为桎梏。 、 《易·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 《周礼·秋官·掌囚》。郑玄注:“在手曰梏,在足曰桎。”-中罪桎梏。 、 《吕氏春秋·仲春》-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
【组词】
桎拲
给脚带上刑具。
【引证】
《山海经·海内北经》-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
2.
【辖】
(形声。从车,害声。本义:大车轴头上穿着的小铁棍,可以管住轮子使不脱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辖,键也。 、 《左传·哀公三年》-巾车脂辖。 、 韩愈等《征蜀联句》-轴折鲜联辖。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桎】
(形声。从木,至声。本义:古代拘系罪人的木制脚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在手曰梏。-桎,足械也。 、 《易·说卦》。注:“手足各一木也。”-九家坎为桎梏。 、 《易·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 、 《周礼·秋官·掌囚》。郑玄注:“在手曰梏,在足曰桎。”-中罪桎梏。 、 《吕氏春秋·仲春》-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
【组词】
桎拲
给脚带上刑具。
【引证】
《山海经·海内北经》-帝乃梏之疏属之山,桎其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