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5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55:27
公款:指由政府、公共机构或企业等集体单位所拥有的资金,用于公共事务或集体利益的开支。
公款一词源于汉语,由“公”和“款”两个字组成。在古代,“公”指公共的、集体的,“款”指款项、资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腐败和财务管理问题的增多,公款的合理使用和管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
在**,公款的使用和管理受到严格的法律和政策约束。由于历史上的一些腐败案例,公款的管理和使用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政府反腐工作的重点。
提到公款,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腐败、不透明和浪费等负面情感。同时,公款的合理使用也是社会公正和效率的体现,因此也与正面的社会价值观相关联。
在日常生活中,公款的使用通常不直接涉及个人,但在新闻报道或社会讨论中,公款的管理和使用常常是热点话题,影响着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在诗歌中,公款可以被用来象征公共利益和责任:
公款如江水,流向公共的田野, 透明如镜,映照着公民的期待。
在不同语言中,如英语中的“public funds”或“government money”,德语中的“öffentliche Gelder”,都与公款有相似的含义和使用语境。
公款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涉及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也反映了社会对透明度和责任感的期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公款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关于公共财政和社会责任的信息。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款】
(会意。从欠,塞。省。本义:真诚;诚恳)。
同本义。
【引证】
《广雅·释诂一》-款,诚也。 、 《史记·司马相如传》-谒款天神。 、 《汉书·司马迁传》-欲效其款款之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