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4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46:04
“公母”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区分动物的性别。其中,“公”通常指雄性动物,而“母”则指雌性动物。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词汇广泛用于描述家畜、宠物以及其他动物的性别。
“公母”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古代汉语中对动物性别的区分。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和语境逐渐扩大,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动物的性别区分是一个基础知识,尤其在农村和农业社会中,对动物性别的准确识别是进行有效养殖和管理的关键。因此,“公母”这个词汇在的农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公母”这个词汇通常不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它更多是一个中性、实用的词汇。然而,在某些语境下,如讨论动物繁殖或性别角色时,可能会引发一些情感反应或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公母”这个词汇来描述我遇到的动物,如在公园里看到的小狗或邻居家的宠物猫。这个词汇帮助我准确地传达信息,并理解动物的性别特征。
在诗歌中,可以将“公母”融入对自然和动物的描绘中,如:
春风拂过田野,
公牛与母牛相伴,
生命的旋律,
在绿意中轻轻回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田园风光,公牛和母牛在草地上悠闲地吃草。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轻柔的乡村音乐,伴随着牛群的低鸣声。
在英语中,“公”和“母”分别对应“male”和“female”。在其他语言中,如法语(mâle 和 femelle)和西班牙语(macho 和 hembra),也有类似的词汇来区分动物性别。
“公母”这个词汇在汉语中是一个基础且实用的词汇,用于区分动物的性别。它在不同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词汇。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的重要性。
1.
【公】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八”,表示相背,下面是“厶”(“私”的本字)。合起来表示“与私相背”,即“公正无私”的意思。本义:公正,无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公,平分也。 、 《韩非子·五蠹》-背厶谓之公,或说,分其厶以与人为公。 、 《春秋·元命苞》-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 、 《贾子·道术》-兼覆无私谓之公。 、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组词】
公气、 公素、 公洁、 公慎、 公诚
2.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