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2: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2:30
匕鬯不惊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用匕首刺入心脏,而酒杯中的酒不会溅出来。基本含义是指处事沉着冷静,即使面临极大的危险或变故,也能保持镇定,不受干扰。
在文学作品中,匕鬯不惊 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行为,特别是在紧张或危机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冷静。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中,可能会用来描述应对压力的能力。
匕鬯不惊 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匕鬯不惊,神明之佑也。”原意是指祭祀时,即使匕首刺入心脏,酒杯中的酒也不会溅出来,象征着神明的保佑和人的镇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演变为形容人的冷静和沉着。
在传统文化中,匕鬯不惊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平衡和冷静。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对于稳定和秩序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以稳重和可靠的印象,让人联想到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理性。
在日常生活中,匕鬯不惊 可以用来鼓励自己在压力下保持冷静,比如在考试或面试时。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我心如镜,匕鬯不惊。
想象一个平静的湖面,即使有风吹过,湖面也只是微微波动。这种平静和稳定的感觉与 匕鬯不惊 的意境相符。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as cool as a cucumber",意指非常冷静和镇定。
匕鬯不惊 是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方式,也传递了一种生活哲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提升语言的深度和魅力。
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赣、宁之乱,坐镇上游,~,指挥若定。
1.
【匕】
(象形。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汤匙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勺子。按:一说“匕”象反人形,“妣”之初文)。
古代的一种取食器具,长柄浅斗,形状像汤勺。
【引证】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方食,失匕箸。(箸:筷子)
【组词】
比筋
2.
【鬯】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器皿中盛酒形,中有小点,表示酒糟。本义:古代祭祀、宴饮用的香酒,用郁金草合黑黍酿成)。
同本义。
【引证】
《周礼·鬯人》-共介鬯。 、 《礼记·曲礼》-凡挚子鬯。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驚,马骇也。 、 《战国策·赵策一》-襄子至桥而马惊。
【组词】
惊嘶、 惊尘、 惊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