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8:06
“乞募”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乞”和“募”两个字组成。其中,“乞”字的基本含义是请求、乞求,而“募”字则意味着募集、招募。结合起来,“乞募”通常指的是通过请求或呼吁的方式来募集资金、物资或人员。
在不同的语境中,“乞募”的使用有所不同:
“乞募”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乞”和“募”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在古代汉语中,“乞”字已有请求之意,而“募”字则多用于军事招募或资金募集。随着社会的发展,“乞募”一词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更广泛的募集活动。
在**文化中,“乞募”常常与慈善、救助等社会活动相关联。在社会紧急情况或自然灾害发生时,“乞募”活动尤为常见,体现了社会的互助精神和团结力量。
“乞募”一词往往带有一种弱势或困境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需要帮助的群体或个人。它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参与感,促使社会成员共同为某一目标努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参与过一次为贫困地区儿童乞募教育资源的志愿活动。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乞募”活动的意义和影响力,也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乞募”:
在寒冷的冬夜, 乞募一缕温暖的阳光, 照亮那些无助的眼眸, 让希望在心中绽放。
“乞募”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街头募捐箱、志愿者手持募捐牌的画面,或是慈善晚会上感人的演讲和音乐。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乞募”活动的生动场景。
在英语中,与“乞募”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solicit”或“fundraise”。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用于描述募集资金或物资的活动,但在具体用法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乞募”一词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作为一个具有情感色彩和社会意义的词汇,“乞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的互助精神,也激发了人们的参与和贡献意识。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募】
(形声。从力,莫声。本义:招募;征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募,广求也。 、 《荀子·议兵》-招延募选。 、 《荀子·王制》。注:“招也。”-谨募选阅材货之上。 、 《吴子》-安集吏民,顺俗而教,简募良材,以备不虞。
【组词】
募选、 募缘、 募召、 募民、 募格
假借为“膜”。
【引证】
《灵枢·百病始生》-募原之间,留著于脉。 、 《素问·奇病论》。注:“胸腹曰募。”-治之以胆募俞。
【组词】
募俞、 募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