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7: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7:00
“乞取”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乞讨或请求来获取某物。它通常指的是以谦卑或恳求的态度向他人索取物品、帮助或恩惠。
“乞取”一词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乞”意为乞讨,“取”意为获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用于描述较为谦卑或迫切的请求行为。
在**文化中,乞讨行为常常与贫困、无助和社会边缘化联系在一起。社会对乞讨者的态度复杂,既有同情也有排斥。在一些传统观念中,乞讨被视为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无奈。
“乞取”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悲凉和无奈的情感色彩。它让人联想到贫困、无助和需要帮助的情景,可能会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的愿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需要向朋友或同事乞取帮助的情况,这种经历让我更加理解谦卑和恳求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乞取”:
在寒冷的街头,他乞取一丝温暖,
从过往的行人,渴望一份关怀。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中乞讨的情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乞丐的哀求声或路人的脚步声。
在英语中,“乞取”可以对应为“beg”或“solicit”,但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的使用和含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beg”在英语中更常用于描述乞丐的行为,而“solicit”则可能用于更正式的请求。
通过对“乞取”这个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和含义。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社会现象,也触发了情感和联想,对于理解和表达人际关系中的谦卑和恳求具有重要意义。
1.
【乞】
(象形。《说文》本作“气”,借云气字表示乞求义。本义:向人求讨)。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乞,谓行匄也。 、 《春秋·僖公八年》-郑伯乞盟。 、 《谷梁传》-乞者,处其所而请与也。 、 《庄子·盗跖》-操瓢而乞者。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乞食于野人。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钱币乞之。 、 宋·苏轼《教战守策》-乞为囚虏之不暇。 、 《明史》-瑞亦屡疏乞休。
【组词】
乞化、 乞言、 乞邻、 乞粮、 乞活、 乞募、 乞麾、 乞灵、 乞请
2.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