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0:0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0:05:01
征雁:字面意思是指迁徙的雁群,通常指的是在秋季或春季,雁群为了寻找食物和适宜的栖息地而进行的季节性迁徙。在文学中,征雁常常被用来象征离别、思念或旅途的艰辛。
文学语境:在诗词中,征雁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如“征雁南飞,思君不见”。 口语语境:在日常对话中,征雁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描述自然景象或表达情感时,仍可能出现。 专业领域:在鸟类学或生态学中,征雁可能指代雁类的迁徙行为研究。
同义词:迁鸟、候鸟 反义词:留鸟(指不进行季节性迁徙的鸟类)
词源:征雁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征”字有行进、迁徙的意思,“雁”即指雁类鸟。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征雁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逐渐丰富,成为表达情感和意境的重要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征雁常被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尤其是在诗词中,如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别》中有“征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的句子,表达了深深的离别之情。
征雁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忧郁和思念,它让人联想到远行和离别,以及随之而来的孤独和期待。
在个人经历中,征雁可能与某个特定的秋天或旅途相关联,唤起对过去时光的回忆或对未来的憧憬。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征雁划过长空,留下一串哀鸣,如同我心中未解的思念。”
视觉联想:征雁在天空中排成“人”字形飞行的画面,给人以壮丽和凄美的感觉。 听觉联想:雁群飞过时发出的叫声,可能让人感到一种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律动。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迁徙鸟类如天鹅或鹤,也有类似的象征意义,但具体的文化内涵和使用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征雁作为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迁徙现象,也承载了人类情感的投射。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文学作品的情感深度。
1.
【征】
(形声。从彳(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 、 《尔雅》-征,行也。 、 《易·大壮》-壮于趾征凶。 、 《诗·小雅·小宛》-而月斯征。 、 《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先王卜征五年。 、 《诗·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 古乐府《木兰词》-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唐·李白《送友人》-孤蓬万里征。
【组词】
征鼙、 征衣、 征客、 征鸟、 征盖、 征夫
2.
【雁】
(形声。从隹(zhuī),从人,厂(hǎn)声,隹,短尾鸟。厂,石山之涯岩,也有表意作用。本义:鸟名)。
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
【引证】
《说文》-雁,雁鸟也。 、 《仪礼·士昏礼》-纳采纳吉,请期皆用雁。 、 《仪礼·士相见礼》-下大夫相见以雁。 、 唐·杜甫《遣兴五首》-朔风飘胡雁,惨澹带沙砾。
【组词】
雁塔题名、 雁杳鱼沉、 雁天、 雁户、 雁奴、 雁字、 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