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48: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48:39
天理昭昭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天道或正义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天理”指的是自然法则或道德正义,“昭昭”意为明显、清晰。整个成语强调的是正义和道德的不可掩盖性,无论多么隐蔽的恶行最终都会被揭露和惩罚。
“天理昭昭”源自**古代哲学和道德观念,强调天道或自然法则的公正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文学和日常生活中,用以强调正义的不可逃避性。
在**文化中,“天理昭昭”与儒家思想中的“天命”和“仁义”观念紧密相关,强调个人行为应符合道德和法律的要求,否则将受到天道的惩罚。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义感和安全感,让人相信无论多么隐蔽的恶行最终都会被揭露。它激发了对正义的追求和对恶行的厌恶。
在日常生活中,当看到不公正的**发生时,我可能会用“天理昭昭”来表达对正义最终会得到伸张的信念。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天理昭昭,星辰见证,恶行终将曝光,正义之光永不熄灭。”
想象一幅画面:夜晚的星空下,正义的使者手持天平,象征着天理昭昭,恶行无处遁形。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Justice will prevail”或“Truth will out”来表达,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强调正义和真相的不可掩盖性。
“天理昭昭”是一个充满力量和希望的成语,它不仅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反映了人类对正义和道德的普遍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
伊川有天理昭彰语。
这一个~,谁想到有今朝。
1.
【天】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解字注》-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组词】
天灵、 天灵盖
2.
【理】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 、 《韩非子·解老》-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 、 《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战国策·秦策三》-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3.
【昭】
(形声。从日,召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昭,日明也。 、 《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 《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组词】
昭式、 昭列、 昭衍、 昭亮、 昭美
4.
【昭】
(形声。从日,召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昭,日明也。 、 《诗·大雅·云汉》-倬彼云汉,昭回于天。 、 《楚辞·大招》-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组词】
昭式、 昭列、 昭衍、 昭亮、 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