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53: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53:11
易俗移风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改变旧有的俗和风气。它强调通过教育、引导或法律等手段,使社会风气和人们的行为惯发生积极的变化。
在文学作品中,易俗移风 常用来描述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文化变革,如通过引入新的思想或制度来改变旧有的陋*。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于讨论社会改革或个人行为的变化。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政治学,易俗移风 可能被用来分析政策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易俗移风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通过教育和道德引导来改变社会风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逐渐丰富,成为描述社会变革的常用词汇。
在文化中,易俗移风** 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教化”概念相关联,强调通过教育和道德引导来提升社会风气。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常用于讨论政策和社会改革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易俗移风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它鼓励人们通过改变旧有的陋*和风气,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参与一个社区项目,旨在通过教育和活动来易俗移风,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这个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改变社会风气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易俗移风:
春风化雨润心田,
易俗移风谱新篇。
陋*尽除光景好,
文明花开满人间。
易俗移风 这个词汇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居民们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旧有的陋*逐渐消失,新的文明风气正在形成。音乐上,可以联想到轻快、积极向上的旋律,象征着社会变革的活力和希望。
在英语中,易俗移风 可以对应为 "transform social customs and practices" 或 "change the prevailing ethos"。不同文化中,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通过教育和引导来改变社会风气。
易俗移风 这个词汇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帮助我理解社会变革的过程,还鼓励我积极参与到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中。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更加认识到语言的力量和文化的多样性。
其高者,则严君味道,易俗移风。
陈去病《论戏剧之有益》:“惟兹新戏,最洽人情,~,于是焉在。”
1.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引证】
《列子·汤问》-寒暑易节。 、 《战国策·魏策》-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 、 、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易寡人之璧。 、 《左传·哀公八年》-楚人围宋,易子而食。 、 李斯《谏逐客书》-移风易俗。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组词】
易筋经、 易箦、 易货、 易地、 易身
2.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
3.
【移】
(形声。从禾,多声。本义:移秧)。
同本义。泛指移植。
【引证】
《说文》。徐灏注:“戴氏侗曰:‘移,移秧也。凡种稻必先苗之而移之,迁移之义取焉,别作。灏按:禾苗茂密乃移种之。’”-移,禾相倚移也。
【组词】
移花、 移根、 移种,移莳
4.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