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3: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3:23
词汇“名重”在中文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由“名”和“重”两个字组成。为了深入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名重”的字面意思可能是指名声或名望的重要性或显著性。在某些语境下,它可能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物的名声很大,受到广泛尊重或认可。
在文学作品中,“名重”可能用来形容一个历史人物或文化符号的深远影响。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如果使用,通常是指某人的名声很好,或者某事物的重要性被广泛认可。
由于“名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名”(指名声、名望)和“重”(指重要、显著)两个字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重视个人成就和社会地位的文化中,“名重”可能被用来强调某人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
“名重”可能给人带来正面情感,如尊敬、羡慕或向往。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成功、荣誉和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名重”这个词,但如果我们遇到某个在特定领域非常有名望的人,我们可能会说这个人“名重”。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名重”来形容一个历史人物的伟大:
千古风流人物,名重一时无两。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庄重的颁奖典礼,人们在谈论获奖者的“名重”。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庄严的交响乐,来表达“名重”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名重”的词汇,但可以找到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renowned”或“prestigious”。
“名重”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它能够简洁地表达某人或某事物的名声和重要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1.
【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名,自命也。 、 《礼记·祭法》-黄帝正名百物。 、 《孟子》-名之曰幽厉。 、 《庄子·天运》-名公器也。 、 《乐府诗集》-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名之者谁。 、 《聊斋志异·促织》-自名“蟹壳青”。
【组词】
名品
2.
【重】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tǐng),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 、 《易·系辞》。虞注:“坤为重。”-引重致远。 、 《孟子》-权然后知轻重。 、 《战国策·齐策四》-重币也。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重于九鼎。 、 唐·杜甫《春夜喜雨》-花重锦官城。
【组词】
重器、 重绢、 军令重于山;沉重、 笨重、 过重、 重负荷;重囚、 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