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16: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6:56
儒巾:儒巾是**古代儒生所戴的一种头巾,通常为方形,用布或绸缎制成,象征着儒家的学问和道德修养。
文学语境: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儒巾常被用来描绘儒生的形象,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在某些场合会佩戴儒巾,以示其文人的身份。 口语语境:在现代口语中,儒巾一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可能会在讨论传统文化或历史话题时提及。 专业领域:在历史学、文学研究、服装设计等领域,儒巾可能会被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同义词:方巾、文巾 反义词:武巾(武士所戴的头巾)
词源:儒巾一词源于*古代儒家文化,最初是儒生在学和日常生活中佩戴的头巾。 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儒巾逐渐成为儒生身份的象征,并在文学和艺术作品中被广泛描绘。
文化意义:儒巾在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儒家的学问和道德修养,是儒生身份的象征。 社会影响**:在古代社会,儒巾的使用体现了儒家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学问和道德的重视。
情感反应:儒巾给人以文雅、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儒生的学问和修养。 联想:儒巾让我联想到古代的书院、书卷气息和文人墨客的形象。
经历或故事:在一次传统文化展览中,我见到了一件精美的儒巾,它让我对古代儒生的生活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诗歌:
儒巾轻拂过书卷,
墨香飘溢在庭院。
学问深藏于心间,
道德修养映眼前。
视觉联想:儒巾的方形设计和布料质感,让人联想到古代书院的宁静和文人的书房。 听觉联想:儒巾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书院的读书声和文人的吟诗声。
比较:在其他文化中,类似儒巾的物品可能是学者或智者的象征,如西方的学者帽。
总结:儒巾作为古代儒生的头巾,不仅是一种服饰,更是儒家文化和学问的象征。它在文学、历史和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也给人以文雅和庄重的联想。 反思*:儒巾的学让我对古代文化和儒家的学问有了更深的认识,也启发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更多地关注文化背景和象征意义。
1.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引证】
《说文》-儒,术士之称。 、 《法言·君子》-通天地之人曰儒。 、 《论衡·超奇》-能说一经者为儒生。 、 《墨子·非儒下》-儒浩居而自顺者也。 、 《周礼·太宰》-四曰儒,以道得民。 、 《礼记·儒行》-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
【组词】
儒师;儒仙
2.
【巾】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布巾下垂之形。本义:佩巾,拭布,相当于现在的手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巾,佩巾也。 、 《仪礼·士冠礼》-沐巾一。 、 《礼记·内则》-盥卒授巾。 、 《仪礼·士丧礼》-布巾环幅不凿。 、 《仪礼·特牲馈食礼》-静其巾幂。 、 《战国策·魏策》-儿女共沾巾。 、 宋·张俞《蚕妇》-归来泪满巾。 、 清·林觉民《与妻书》-巾短情长。
【组词】
花巾;小丝巾;巾栉、 巾帚、 巾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