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07: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07:04
词汇“投殛”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投殛”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投殛”的字面意思是投掷并杀死,其中“投”指的是投掷,“殛”指的是杀死。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严厉的惩罚,尤其是指用投掷的方式处死某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投殛”常常出现在描述战争、刑罚或神话故事的语境中。例如,在《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可能会描述对叛国者的严厉惩罚,使用“投殛”来强调其残酷性。
“投殛”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在古代**,刑罚往往非常严酷,“投殛”作为一种刑罚手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观念。这种刑罚方式强调了对罪犯的严厉惩罚,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维护。
“投殛”这个词汇带有一种强烈的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暴力和死亡。在现代社会,这种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的恐惧和不安。
由于“投殛”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在学术研究或历史文献解读中,可能会涉及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将“投殛”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词汇,用来表达极端的暴力或惩罚,增强作品的戏剧性。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想象古代刑场上执行“投殛”的场景,那种严肃和残酷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刑罚手段也有出现,但具体的词汇和执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投殛”作为一个古雅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观念。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我们不太可能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了解其含义和背景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知识。
1.
【投】
(会意。从手,从殳。殳(shū),古兵器。合起来表示手拿兵器投掷。本义:投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投,擿(掷)也。 、 《左传·昭公五年》-受其书而投之。 、 《诗·大雅·柳》-投我以桃。 、 《礼记·曲礼上》-毋投与狗骨。 、 《楚辞·招魂》-投之深渊些。 、 《汉书·贾谊传》-欲投鼠而忌器。 、 《史记·魏公子列传》-以肉投馁虎。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作投击势。 、 《聊斋志异·狼三则》-投以骨。 、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孤羊投群狼。
【组词】
投兵、 投注、 投食、 投绂
2.
【殛】
(形声。从歹,亟声。从“歹”(è),表示与死亡有关。本义:诛,杀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殛,诛也。 、 《左传·襄公十一年》-明神殛之。 、 《书·汤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 《史记·夏本纪》-乃殛鲧于羽山。 、 《三国演义》-愿丞相思舜帝殛鲧用禹之义。
【组词】
雷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