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2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20:36
“八音迭奏”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八种乐器轮流演奏,形容音乐的丰富多彩和和谐。基本含义是比喻事物的多样性和协调性,常用来形容各种事物或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八音迭奏”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的音乐理论。古代将乐器分为八类,称为“八音”,包括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个成语最初用来形容音乐的多样性和和谐,后来逐渐扩展到形容各种事物的多样性和协调性。
在文化中,音乐一直被视为和谐的象征。“八音迭奏”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和谐与多样性的追求,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
这个成语给人以和谐、美好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音乐的美妙和自然景观的壮丽。它能够激发人们对多样性和和谐的向往,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八音迭奏”来形容一个多元化的团队合作,每个成员都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共同完成了项目,展现了团队的和谐与多样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风拂面,百花争艳,
八音迭奏,自然和谐。
山川河流,共绘画卷,
人间美景,尽在眼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多彩的自然景观图,各种元素和谐共存。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场音乐会,各种乐器轮流演奏,共同构成美妙的乐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a symphony of colors”或“a harmonious blend of elements”,用来形容事物的多样性和和谐。这些表达在概念上与“八音迭奏”相似,但具体的文化内涵和联想有所不同。
“八音迭奏”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音乐的多样性和和谐,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多样性和和谐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表达对多样性和和谐的赞美和向往。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欣赏其在语言中的美妙和灵活性。
八音迭奏,雅乐并作。
又有谓大八音匣者,与衣厢等。触其机,~,恍如有十数人弹唱焉。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
3.
【迭】
(形声。从辵,失声。本义:交替,轮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迭,更递也。 、 《尔雅》-迭,更也。 、 《易·说卦》-迭用柔刚。 、 《诗·邶风·日月》-胡迭而微。 、 《礼记·乐记》-迭相为经。 、 《公羊传·襄公二十九》-弟兄迭为君。 、 《庄子·天运》-四时迭起。
【组词】
迭为宾主;迭变、 迭宿、 迭进
4.
【奏】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chè),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tāo),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奏,进也。 、 《虞书》-敷奏以言。 、 《诗·小雅·六月》-以奏肤公。 、 《诗·小雅·宾之初筵》-各奏尔能。 、 《书·益稷》-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使奏其技。 、 《论衡·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 、 萧纪《同萧长史看妓》-燕姬奏妙舞,郑女发清歌。 、 方苞《狱中杂记》-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
【组词】
奏舞、 奏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