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7:59
词汇“桃人”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因此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确保全面理解这个词汇。
“桃人”字面意思是指用桃木制成的人形物品。在**传统文化中,桃木被认为具有驱邪避害的功效,因此桃人有时也被用作护身符或祭祀用品。
“桃人”一词源于*古代对桃木的崇拜,认为桃木具有特殊的神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传统俗中仍有所保留。
在**文化中,桃木被视为吉祥之物,与长寿、健康和平安联系在一起。因此,桃人在某些地区仍被用作祈福和保护的象征。
对于了解**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桃人”可能会唤起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驱邪仪式和民间信仰。
由于“桃人”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特定的文化活动中,如传统节日的庆祝,可能会涉及到桃人的制作和使用。
在创作中,可以将“桃人”作为一个神秘元素,融入到故事或诗歌中,增添一种古老和神秘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与“桃人”完全对应的词汇,因为这是**特有的文化现象。但在其他文化中,也可能存在类似的用特定材料制成的护身符或象征物。
“桃人”作为一个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古代的文化和信仰。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的传统文化和民间信仰。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在特定的语境下,它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和理解。
1.
【桃】
(形声。从木,兆声。本义:果木名)。
桃树。
【引证】
《说文》-桃,桃果也。 、 《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2.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