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1:5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1:56:16
1.苗、侗、水、彝、仡佬、拉祜等族簧管乐器。由笙管、笙斗和簧片三部分构成。常用的装有用芦竹制成的笙管六根,外侧开有按音孔,下端装置铜簧,插入一长形木斗或葫芦内,每管一音。在每二、三根笙管上端,合套竹管作为共鸣管。芦笙音色明亮浑厚,民间常用以伴奏芦笙舞。
1. 【芦】 - (形声。从艸,盧声。本义:草名。芦菔)。 - 芦菔,似芜菁。今作萝卜。 【引证】 《说文》。段注:“今之萝卜也。”-芦,芦菔也。 、 《方言》三-芜菁,共紫华者谓之芦菔。 【组词】 芦萉
2. 【笙】 - (形声。从竹,生声。本义:簧管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笙,十三簧象凤之身也。笙,正月之音,物生故谓之笙。 、 《尔雅》-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 《风俗通》-笙长四尺。 、 《仪礼·乡射礼记》注-三人吹笙,一人吹和。盖小者。 、 《诗·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组词】 笙弄、 笙簧、 笙咽、 笙竽、 笙匏、 笙筑、 笙暖、 笙籁、 笙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