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8 00:4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8 00:45:15
敛财:字面意思是指通过各种手段聚集财富,通常带有贬义,指的是不正当或不道德地积累财富。
在文学中,“敛财”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贪婪的角色或揭示社会不公。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批评某人的贪婪行为。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法律,它可能指非法获取财富的行为。
同义词:贪财、聚财、搜刮、剥削 反义词:散财、慷慨、施舍、捐赠
“敛财”一词源于汉语,由“敛”和“财”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敛”有收集、聚集的意思,而“财”指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带有了贬义色彩,特指不正当的财富积累。
在**文化中,“敛财”通常与贪婪、不道德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常用于批评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财富的个人或组织。
“敛财”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贪婪、腐败和不公,引发负面情感。它提醒人们警惕那些可能损害社会公平的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某些人通过不正当手段敛财的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成为警示他人的案例。
在诗歌中,可以将“敛财”融入对贪婪的描绘,如:
贪婪之手,敛财无数, 金银满屋,心却空无。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贪婪的人在堆积金钱的场景,而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或不和谐的旋律来表达“敛财”的负面情感。
在英语中,“敛财”可以对应为“amass wealth”或“accumulate wealth”,但这些词通常不带有贬义。如果要表达不正当的敛财,可能会使用“embezzle”或“defraud”。
“敛财”这个词在语言中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它不仅描述了一种行为,也反映了社会对道德和正义的追求。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类词汇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色彩是非常重要的。
1.
【敛】
(形声。从攴(pū),佥(qiān)。本义:收集,聚集)。
同本义(收集的对象是物,常是财物)。
【引证】
《说文》-敛,收也。 、 《周礼·夏官·缮人》。注:“敛,藏也。”-既射则敛之。 、 《汉书·食货志》-狗彘食人之食不知敛。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敛赀财以送其行。
【组词】
敛局、 敛衣
2.
【财】
(形声。从贝,才声。本义:财物)。
同本义(多指日常生活必需品,包括米粟在内)。
【引证】
《说文》-财,人所宝也。 、 《广雅》-财,货也。 、 《周礼·太宰》。注:“泉谷也。”-以九赋敛财贿。 、 《周礼·职方式》。注:“帛谷货贿也。”-与其财用。 、 《礼记·坊记》。注:“币帛也。”-先财而后礼。 、 《礼记·聘义》。注:“谓璧琮享币也。”-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 、 《六书故》-财之为言才也。凡粟米丝麻材木可用者曰财。 、 《周礼·天官·宰夫》-乘其财用之出入。 、 《韩非子·说难》-暮而果大亡其财。 、 贾谊《论积贮疏》-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组词】
资财、 生财;地财;浮财;洋财;邪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