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5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51:54
心虚: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内心感到空虚或不安。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因为某些原因(如做错事、说谎、担心被揭穿等)而感到内心不安、缺乏自信或害怕被别人发现真相。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心虚常常用来描述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复杂情感,有时会表现出心虚的状态。 口语:在日常口语中,心虚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在做错事或说谎后的心理状态,如“他考试作弊,所以现在心虚得很。”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领域,心虚可能与自我认知、道德判断等心理过程相关,用于描述个体在面对道德困境时的内心状态。
同义词:胆怯、怯懦、畏缩、内疚 反义词:自信、坦然、无畏、心安
词源:心虚一词源于汉语,由“心”和“虚”两个字组成,分别表示内心和空虚、不安。 演变:随着语言的发展,心虚的含义逐渐固定为描述内心不安的状态,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心虚往往与道德判断和自我反省相关,如儒家文化强调的“慎独”,即在独处时也要保持内心的正直,避免心虚的状态。
心虚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如紧张、焦虑和不安。联想上,可能会想到一个人在面对质问时的躲闪眼神或不自然的肢体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心虚可能出现在各种情境中,如考试作弊后担心被发现,或在工作汇报中夸大事实后害怕被揭穿。
在诗歌中,心虚可以被用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如:
月下独酌,心虚如影随形,
谎言如酒,醉了夜色,醒了晨曦。
视觉:心虚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低头不语,眼神闪烁的画面。 听觉:心虚可能伴随着心跳加速的声音,或是说话时声音的颤抖。
在英语中,心虚可以对应词汇如“guilty conscience”或“nervousness”,但这些词汇在表达上可能不如“心虚”那样直接和形象。
心虚作为一个描述内心不安的词汇,在语言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准确传达人物的心理状态。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和运用心虚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2.
【虚】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 《尔雅》-河出昆仑虚。 、 《易·升》-虚邑。 、 《诗·傭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 《庄子·天运》-以游逍遥之虚。
【组词】
虚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