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3: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3:54
“六亲不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六种亲属关系不和睦。这里的“六亲”通常指的是父、母、兄、弟、妻、子这六种最亲近的亲属关系。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家庭内部关系紧张,成员之间不和睦,缺乏和谐。
在文学作品中,“六亲不和”常用来描绘家庭矛盾和冲突,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描述自己或他人家庭的不和谐状态。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社会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分析家庭关系和社会结构。
同义词在描述家庭内部矛盾时各有侧重,而反义词则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和谐与团结。
“六亲不和”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源自**古代对家庭关系的传统认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也有所扩展,不仅限于家庭,有时也用来形容团体或组织内部的不和谐。
在**传统文化中,家庭和谐被视为社会稳定的基础。因此,“六亲不和”这个成语在社会文化中具有负面含义,反映了人们对和谐家庭的期望和追求。
这个成语往往带有一种悲伤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家庭矛盾带来的痛苦和困扰。它提醒人们重视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和谐。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有亲戚间因为某些原因产生矛盾,这时“六亲不和”这个成语就能很好地描述这种情况。例如,家族中因为遗产分配问题导致亲戚间关系紧张。
在创作中,可以将“六亲不和”融入到一个关于家庭冲突的故事中,通过角色的互动展现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幅描绘家庭争吵的画作,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家庭成员间的争吵声。
在其他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family feud”(家庭纷争),虽然具体指代的亲属关系不同,但都表达了家庭内部的不和谐。
“六亲不和”这个成语在描述家庭关系时非常有力,它不仅反映了家庭内部的矛盾,也提醒人们重视和维护家庭和谐。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对于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情境非常重要。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那王仁自从王子腾死后,王子胜又是无能的人,任他胡为,已闹的~。
1.
【六】
古国名 。故城在今安徽省六安县北。
【引证】
《春秋》-秋,楚人灭六。
古县名。在今安徽省六安县。
【引证】
《汉书》-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都六。
2. 【亲】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