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4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47:05
词汇“[下风雹]”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汇或者是某个特定地区的用语。由于缺乏广泛的使用和明确的定义,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将受到限制。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已有的信息中进行一些推测和分析。
“下风雹”从字面上理解,可能是指“降下风雹”,即风和冰雹同时发生的自然现象。风雹通常指的是伴随着强风的冰雹,这是一种极端天气现象,常见于雷暴天气中。
由于该词汇的不常见,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恶劣的天气或灾难性的场景。在口语中,如果某个地区有这种说法,可能会用来警告或描述即将到来的恶劣天气。
由于该词汇的不常见,其词源和演变可能难以追溯。它可能是某个地区对特定天气现象的俗称,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只在当地流传。
在某些农业社会中,下风雹可能被视为不祥之兆,因为它可能导致农作物受损,影响生计。在一些文化中,人们可能会举行仪式或祈祷,以求避免这种灾害。
提到下风雹,可能会让人联想到破坏、混乱和不安。它可能唤起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活安全的担忧。
由于该词汇的不常见,个人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如果有相关的经历,可能会是在某个特定的地区或**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下风雹”作为一个象征,代表突如其来的灾难或生活中的巨大挑战。
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被冰雹覆盖的地面和受损的建筑物。听觉上,可能会想象到冰雹撞击屋顶和窗户的声音,以及风的呼啸。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这种天气现象,但其使用和意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尽管“下风雹”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但它反映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地方特色。在语言学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特定地区的文化和语言惯。在表达中,虽然可能不常使用,但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我们的词汇量,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下】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下,底也。 、 《诗·召南·殷其靁》-在南山之下。 、 《诗·豳风·七月》-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下声肆。 、 《礼记·曲礼》-君臣上下。 、 《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阴山下。 、 唐·柳宗元《三戒》-放之山下。 、 《资治通鉴·唐纪》-愬至城下。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下元、 下溜头、 下江先生、 下眼相看、 下路人
2.
【风】
比喻感化。
【引证】
《史记·平准书》-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组词】
风民
3.
【雹】
(形声。从雨,包声。本义:冰雹)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注:“阳气在雨,温暖如汤,阴气薄之不相入,转而为雹,盖犹沸汤在闭器而沈于泉,则为冰也。”-阳之专气为雹。 、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水胜火,则为冰雹。 、 唐·李朝威《柳毅传》-霰雪雨雹,一时皆下。
【组词】
雹霰
1. 【下风】 雹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