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3:4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6:16
喜慰 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喜”和“慰”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因为某事感到高兴和安慰。基本含义是心情愉悦且感到安心,通常用于描述因为好消息或积极**而产生的正面情绪。
在文学作品中,喜慰 常用来表达人物因某种好消息或积极变化而感到的内心喜悦和安慰。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那么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简单的表达方式,如“高兴”或“安心”。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出现在心理学或情感研究的文献中,用以描述特定的情感状态。
同义词:欣慰、喜悦、高兴、安心 反义词:忧愁、沮丧、焦虑、不安
喜慰 这个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喜”(高兴)和“慰”(安慰)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不如现代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和使用。
在文化中,喜慰** 强调的是一种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感,这与儒家文化中强调的“中庸之道”和“和为贵”有一定的关联。在社会交往中,表达喜慰可以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喜慰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温暖和满足。它让我联想到家庭团聚、朋友重逢或是个人成就等温馨场景,这些场景都能带来深刻的情感共鸣。
在我的生活中,每当完成一个重要项目或是听到朋友的好消息时,我都会感到喜慰。这种情感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人的关系,并激励我继续努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喜慰:
春风拂面,花开满园,
心中喜慰,如沐甘泉。
喜慰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温暖的阳光、欢快的音乐和家人朋友的笑脸。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画面。
在英语中,喜慰 可以对应为“rejoice”或“comfort”,但这些词汇在语境和情感强度上可能与喜慰有所不同。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情感表达可能会有不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喜慰 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高兴和安慰,还蕴含了深层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喜慰 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增进与他人的沟通和理解。
1.
【喜】
(会意。甲骨文上面是“鼓”本字,下面是“口”。“鼓”表示欢乐,“口”是发出欢声。本义:快乐;高兴)。
同本义(乐之见于谈笑曰喜。喜,形于色)。
【引证】
《说文》-喜,乐也。 、 《礼记·檀弓》-人喜则斯陶。 、 《素问·五远行大论》-其志为喜。 、 《诗·小雅·菁菁》-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 、 三国魏·邯郸淳《笑林》-嘿然大喜。 、 唐·柳宗元《三戒》-虎因喜。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三保亦自喜。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喜容原好,愁容也好,蓦地间怒容越好。
【组词】
喜洽、 喜之不尽、 喜匆匆、 喜欢不杀、 喜上眉梢
2.
【慰】
(形声。从心,尉声。本义:安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慰,安也。 、 《诗·邶风·凯风》-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以慰长想。 、 清·张廷玉《明史》-慰留不允。
【组词】
慰眼、 劝慰、 自慰、 抚慰、 慰存、 慰唁、 慰喭、 慰肃、 慰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