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17: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7:38
“惶惶不可终日”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人因为极度恐惧或焦虑而无法安心度过一天。这个成语强调了一种持续的、无法摆脱的恐惧状态,使人无法正常生活。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人对于心理状态的深刻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极度焦虑状态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往往强调内心的平和与安定。因此,“惶惶不可终日”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于心理健康的关注,以及对于稳定生活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沉重和不安。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因为各种压力而无法正常生活的人,引发我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因为即将到来的重要考试而感到“惶惶不可终日”,那种持续的焦虑感让我难以集中精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夜深人静时,心事重重,
惶惶不可终日,梦也难成。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房间、紧锁的眉头和不安的眼神。听觉上,可能让人联想到急促的呼吸声和心跳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ving in constant fear”或“unable to sleep at night due to anxiet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状态相似。
“惶惶不可终日”这个成语深刻地描绘了人类在面对恐惧和焦虑时的无助状态。它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理解人类心理状态的窗口。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帮助我更准确地描述复杂的情感状态,增强了我的表达能力。
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义军进逼京城,吓得朝廷官僚们~,崇祯上吊,皇城禁军作鸟兽散。
1.
【惶】
(形声。从心,皇声。本义:恐惧,惊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惶,惶恐也。 、 《广雅》-惶,惧也。 、 《史记·刺客列传》-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 《潜夫论·卜列》-孟贲狎猛虎而不惶。 、 明·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多官惶惶,只得散去。
【组词】
惶惶、 遑迫、 惶汗、 惶沮、 惶怖
2.
【惶】
(形声。从心,皇声。本义:恐惧,惊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惶,惶恐也。 、 《广雅》-惶,惧也。 、 《史记·刺客列传》-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 《潜夫论·卜列》-孟贲狎猛虎而不惶。 、 明·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多官惶惶,只得散去。
【组词】
惶惶、 遑迫、 惶汗、 惶沮、 惶怖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可】
5.
【终】
(形声。从糸(mì),冬声。甲骨文字形,象一束丝,两头象结扎的末端。本义:把丝缠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终,絿丝也。 、 《睡虎地秦墓竹简》-旋终在项。
6.
【日】
(象形。甲骨文和小篆字形。象太阳形。轮廓象太阳的圆形,一横或一点表示太阳的光。本义:太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日,太阳之精也。从囗一,象形。 、 《易·说卦》-离为日,为火。 、 《周礼·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正日景求地中。 、 《孟子》-天无二日,太阳也。 、 《列子·汤问》-日初出,大如车盖。
【组词】
日冠、 日昃、 日旸儿、 日月交食、 日头搁山、 日头趖西、 日居月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