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3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32:31
“八纮同轨”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八方极远的地方都遵循同样的规则或秩序。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统一和一致的状态,通常用来形容国家或社会在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的高度统一和和谐。
在文学作品中,“八纮同轨”常用来描绘一个理想化的国家或社会,其中人民和谐共处,遵守共同的规则和价值观。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用,但在讨论国家治理、社会秩序等话题时,可能会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社会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和讨论社会整合和统一的问题。
“八纮同轨”出自《汉书·地理志下》:“八纮之内,莫不同轨。”原指八方之内都遵循同样的轨道,后来引申为社会秩序的统一和和谐。
在**传统文化中,“八纮同轨”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理念,即追求一个和谐、统一的社会状态。这种理念在历史上多次被用来描述理想的国家治理模式。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稳定、和谐的感觉,让人联想到一个有序、和平的社会。它激发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秩序的思考。
在讨论社会问题时,我曾使用“八纮同轨”来描述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强调法律和道德的统一性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八纮同轨,万民心齐,天地和谐,共谱华章。”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描绘和谐社会的画卷,其中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秩序井然。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和平的乐章,如古筝的和谐旋律。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One World, One Dream”(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来表达,强调全球的统一和和谐。
“八纮同轨”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对和谐社会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来讨论和描绘理想的社会状态,对理解和构建社会秩序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廓清梁、岷、包怀扬、越,八纮同轨,祥瑞屡臻。
1.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汉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
七加一的和。
【引证】
《玉篇》-八,数也。 、 《诗·小雅·伐木》-陈馈八簋。 、 《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地理以八制。 、 《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八者,维纲也。 、 《左传·襄公九年》-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也。 、 《尚书大传》-八眉者,如八字。 、 《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 、 《书·舜典》-八音克谐。 、 《战国策·燕策》-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 《后汉书·崔实传》。注:“谓三王五帝也。”-八世。
【组词】
八音、 八拜
2.
【纮】
冠冕两旁的带子,下系于颌,上结于呂。
【引证】
《说文》-纮,冠卷也。 、 《广雅·释诂三》-纮,束也,凡笄贯于卷,纮属于笄。 、 《礼记·杂记》-管仲镂簋而朱纮。
【组词】
纮綖
编磐成组的绳子。一说系鼗的绳子。
【引证】
《仪礼·大射礼》。郑玄注:“纮,编磐绳也。”-鼗倚于颂磬西纮。
3. 【同】 ——见“胡同”hútòng。
4.
【轨】
(形声。从车,九声。本义:轨距,车两轮间的距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轨,车辙也。 、 《考工记·匠人》。注:“轨,谓辙广。”-经涂九轨。 、 《战国策·齐策》。注:“车两轮间为轨。”按,谓两轮间相距之迹为轨也。-车不得方轨。 、 《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组词】
轨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