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6:0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6:04:51
毛举细故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列举细小的事情”,通常用来形容过分关注琐碎的细节,或者在讨论问题时过于纠缠于无关紧要的小事。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对细节的过度关注,而忽视了更重要的大局或核心问题。
在文学作品中,毛举细故 可能用来批评某些人物的行为,指出他们缺乏远见或战略思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提醒别人不要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战略规划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强调决策时应关注关键因素而非琐碎细节。
毛举细故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毛举细事,以汩大伦。”原意是指列举细小的事情来混淆大道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为对细节的过度关注。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大义灭亲”和“舍小家为大家”,因此毛举细故** 这种行为往往被视为缺乏大局观和战略思维。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常用来批评那些在工作中过分关注细节而忽视整体策略的人。
这个成语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暗示了一种缺乏效率和远见的行为。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那些在小事上纠缠不清,却忽视了更重要问题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同事在项目讨论中毛举细故,导致会议效率低下。这让我意识到在团队合作中,明确目标和优先级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毛举细故 融入描述一个人物的特点,如:
他眼中细沙,毛举细故, 忽视了远方的星辰大海。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放大镜下仔细检查一张地图上的小细节,而忽略了整个地图的布局。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一个人在会议中不断提出琐碎问题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itpicking”或“sweating the small stuff”,都表达了类似的关注琐碎细节的含义。
毛举细故 这个成语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分清主次,避免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沟通和决策。
治有大体,不当毛举细故;令在必行,不当徒为文具。
1.
【毛】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 、 《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不获二毛。 、 《周礼·司仪》-王燕则诸侯毛。 、 《素问·欬论》-皮毛者,肺之合也。 、 《周礼·大司徒》-其动物宜毛物。 、 《周礼·校人》-毛马而颁之。 、 《诗·小雅·信南山》-以启其毛。 、 《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焉傅? 、 《韩非子·五蠹》-胚不生毛。 、 《汉书·李广苏建传》-与旃毛并咽。 、 唐·李朝威《柳毅传》-大小毛角。 、 《资治通鉴·唐纪》-矢如猬毛。 、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组词】
毛女、 毛连、 刚毛、 毫毛、 毛笔、 毛羽、 毛戴、 毛脉、 毛悚、 毛蓬蓬、 毛楂楂、 毛发不爽、 毛耸
2.
【举】
(形声。小篆字形,从手,舉(yǔ)声。本义:双手托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举,对举也。 、 《广韵》-举,擎也。 、 《庄子·逍遥游》-其坚不能自举也。 、 《史记·项羽本纪》-举所佩玉玦。
【组词】
举桉、 举案
3.
【细】
(形声。从系(mì),囟(xìn)声。系,细丝。本义:细小)。
同本义。和“大”相对。
【引证】
《说文》。按,细者,细之微也。-细,微也。 、 《广雅》-细,小也。 、 《礼记·檀弓》-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 《国语·周语》-细钧有钟无镈。 、 《墨子·天志中》-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 、 《荀子·劝学》-不积细流。 、 吴均《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唐·张志和《渔歌子》-斜风细雨。 、 清·刘开《问说》-不知其细。
【组词】
细崽、 细人、 细探人、 细士
4.
【故】
(形声。从攴(pū),古声。从“攴”,取役使之意。本义:缘故,原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故,使为之也。 、 《易·系辞传》-又明于忧患与故。 、 《礼记·礼运》-则是无故。 、 《国语·楚语》-夫有其故。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史记·李将军列传》-广行取胡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组词】
借故、 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