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1:55
“干部四化”是指**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四个现代化要求,即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旨在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在政治语境中,“干部四化”通常用于讨论和评估干部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在文学作品中,这一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氛围或政策导向。在口语交流中,人们可能会用“干部四化”来指代对干部素质的普遍期望。
“干部四化”这一概念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最初,这一概念主要强调干部队伍的结构和素质的现代化,后来逐渐扩展到包括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方法等方面的现代化。
在**特定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干部四化”被视为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它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以及对干部能力和素质的高要求。
这一词汇通常带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进步、发展和创新。它激励人们不断提升自我,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参与过一次关于干部四化的培训,这次培训让我深刻理解了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激发了我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动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干部四化”:
革命的火焰燃烧在心间, 年轻的血液涌动在脉搏, 知识的海洋深邃无边, 专业的光芒照亮前路。
想象一幅画面: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干部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他们的眼中闪烁着专业知识的光芒,这正是“干部四化”的生动体现。
在其他国家,类似的干部队伍建设理念可能被称为“公务员现代化”或“政府官员素质提升”,但其具体内容和实施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干部四化”的深入学,我认识到这一概念对于推动国家现代化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政治术语,更是一种激励人们不断进步和创新的理念。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运用这一词汇,以丰富我的语言表达能力。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部】
(形声。从邑,(fǒu)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部,天水狄部。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化】
用掉、耗费。 同: 花
【组词】
化钱、 化工夫